邊曉燕英籍華人,倫敦商會亞太區負責人,第五屆中博會英國代表團領隊。致力于拓展中英之間的民間經貿合作。
記者:這次中博會英國參展的企業有什么特點?
邊曉燕:受英國倫敦發展署(LDA)的委托,我們組織了30多家公司來參加這次中博會,主要是一些投資銀行和為企業投融資和海外 上市 提供信息和法律咨詢的公司。其中就有在倫敦投行西摩-皮爾斯和活躍于倫敦Plus市場的投行天富資本。
記者:這些投行來都是沖著中小企業來的嗎?
邊曉燕:對,他們非常看好中國的中小企業。中國這20多年來的經濟發展非常好,可以說是一個奇跡。很多英國人都非常想到中國做生意。你知道嗎,那些英國朋友經常跟我抱怨:“太不公平了!中國人只要會講英文,就可以敲開英國的大門來做生意,可英國人要想學好中文太難了!即使學好了,想到中國做生意也完全不知道從哪里下手。中國那么大,從哪里開始呢?”(笑)
記者:現在中國的中小企業發展遇到了一些問題,你怎么看?
邊曉燕:你去英國街頭問問,95%的人都覺得中國經濟很強大,能夠保持著這么高的增長速度。即使你跟他們說現在中國的經濟遇到了一些問題,他們也會認為這只是大路上的小荊棘。從投資的角度理解,我認為中國的中小企業中有大批的優質資產,這些企業目前只是遇到一個發展瓶頸而已。
記者:什么瓶頸?
邊曉燕:缺乏技術和現代化的管理經驗,沒有一個國際化的視野。再就是很多企業缺乏資金。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把外國的資金引進來,讓中國的企業走出去。其實這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英國是個很好的起點,可以從這里打入歐洲市場。
記者:具體通過什么方式呢?
邊曉燕:比如在海外上市。2007年有17家中國公司在倫敦成功上市,平均每家公司募集資金1129萬美元。目前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共有74家,6家在主板市場,68家在二板市場,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
記者:這的確也屬于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的一種方法。
邊曉燕:不光是融資,海外上市還可以起到一個規避貿易壁壘的作用,比如一家中國企業購買英國的殼資源上市,整合其技術專利資源,可以使國外很好的專利技術以最小的阻力進入中國市場。
記者:到倫敦上市有什么門檻呢?
邊曉燕:這要看企業的質量了,投行會有自己的選擇標準。目前外資投行的關注點在傳媒通訊業、信息產業、生物科技、商務服務業等板塊。一般來說,在二板市場上市,如果交給投行來運作的話,大概要有40萬英鎊的費用。Plus市場的門檻更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