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將我國貨幣供應量指標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外幣存款+信托類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等。
M4:M4=M3+其它短期流動資產。
其中,M1 是通常所說的狹義貨幣量,流動性較強,是國家中央銀行重點調控對象。M2 是廣義貨幣量,M2與M1的差額是準貨幣,流動性較弱;M3 是考慮到金融創新的現狀而設立的,暫未測算。

按照人民銀行的貨幣總量指標設計,(1)我們與美聯儲的設計口徑不完全相同,實際上討論貨幣供給時就不能直接與美聯儲比較,至少需要做些調整吧?(2)中國有M0,美聯儲沒有M0,美聯儲濫開印鈔機的說法就有問題了,不能籠統地給人家扣個大帽子就一了百了吧?(3)我們總是拿M2占GDP的比例說事,按照央行的口徑,M2-M1是準貨幣,那么,央行在用M2討論貨幣供給的時候就相當于把準貨幣包括在內了,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關于這一部分內容,請參照米什金著的《貨幣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三章,什么是貨幣?不要覺得基礎知識太簡單,對于許多人來講,缺的恰恰是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