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互聯網金融全球峰會北大論壇于2016年4月19-21日在北京召開。北京大學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馮科出席并致辭。馮科表示,不管我們對當前中國經濟有多么不滿,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世界都很驚人,中國經濟將在未來十年更加突飛猛進。
以下為會議實錄:
馮科:首先,我非常榮幸為大家做一個今天上午的分享。本來我昨天準備的題目是“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我想講的題目,就講一下互聯網經濟的前景,以及供應鏈技術對解決中國經濟當前問題的意義,我做這么一個演講。
今天我想講的兩個主要的問題:
第一,互聯網技術促進經濟增長的可能性。
第二,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技術如何改變中國經濟。
最近300年的全球經濟史證明,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經濟增長不是說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持續的經濟增長仍然是提高社會生活水平的惟一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不管我們對當前中國經濟有多少不滿與批評,中國經濟在全球范圍內的增長是驚人的,中國每18個月就會創造出一個以與意大利規模相當的經濟總量,每個季度就創造出一個與葡萄牙相當的經濟總量,每個月就創造出一個與希臘相當的經濟總量,每周創造出一個與塞浦路斯相當的經濟總量。為什么中國的經濟增長如此的迅速?我們在思考,中國在最近30年當中最大限度的學習和使用了人類最近400年所發明的核心技術的最新成果。
在1978年—2008年當中,中國的GDP平均的增長速度是9.4%,伴隨這個增長速度,中國成套設備進口的增長率平均為47%,這是年化增長率,中國企業家最常用的辦法是一次購買兩條生產線,一條投入生產,一條拆掉進行模仿。不過多久,中國企業就可以擁有5—6條克隆出來的生產線,甚至向其他國家出口成套設備。世界各國從保護知識產權的角度經常批評中國企業侵權,但是從最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為全世界提供廉價的供應品方面,中國是否值得贊揚呢?我們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經濟增長,一言以蔽之,萬古如長夜,從公元前1000年以來,到工業革命1750年,全球平均GDP的增長率是0.01%,全人類的生活長期保持不變,按照這種速度,全人類生活水平翻一番需要6000年,而到了1750年工業革命以來,剔除戰爭帶來的停滯因素,最近250年來全球GDP平均增長率是1.5%,這意味著1750年以后生活水平翻一番只需要50年,新古典的經濟學派解釋了最近250年經濟增長變化的動因,第一就是技術進步,第二就是耐心,耐心對經濟增長非常重要,耐心支持儲蓄,儲蓄轉化為投資,進而形成物質資本的積累,資本積累和資本運行效率的大幅提高成為增長的動力,即所謂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增長。再者,耐心支持教育,工業革命以來各國人民受教育年限增長了2倍,教育轉化為人力資本,人力資本的積累反過來促進技術創新和社會資本的形成。教育年限的提升,增進了社會文明程度,使得社會當中的合作誠信增加,使得犯罪率減少,這就是社會資本對支持經濟增長同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里我們做一個比喻,如果全球經濟增長的歷史比做一個24小時刻度的時間,那么99%的增長發生在最后的20年,如果將中國經濟增長比喻做一個24小時刻度的時間,99%的增長發生在最后10秒。各位,我們有幸生活在今天當下的中國,中國的繁榮超越了古代的漢唐盛世、康乾盛世的任何盛世,讓我們為這個偉大的時代歡呼。
講了這么多好像跟我們的互聯網關聯不大,其實我想說的無非是,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可能是未來全球乃至中國經濟倍增的加速器,這是我們對互聯網經濟的看法,我們要充分運用好這些技術,中國經濟將在未來的30年再度創造契機,我們找到了彎道超車的加速器,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的新技術。
接下來我們討論另外一個問題,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經濟如何改變中國經濟。當前困擾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仍然是企業之間的三角債問題,下游企業拖欠下游企業的貨款,成為影響中國經濟效率的重大問題,十多年前朱镕基總理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頗費苦心,今天這一難題重新困擾中國,企業的三角債,一方面使得企業的資產周轉率下降,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營效率。另一方面,被拖欠的企業為了維持流動性,大量的借助利息相當高的資金,高利率吞噬了企業的利潤,擴大了企業失敗倒閉的范圍,從而形成了當前的經濟困局。然而我們認為,物聯網技術日漸成熟,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契機。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形成了漫長的價值鏈,我們通常把這個價值鏈稱之為供應鏈,由于產權的分割,企業之間圍繞供應鏈的資金經常會出現梗塞,特別是中小企業、弱勢企業的資金經常會被拖欠,而習慣了抓大放小的銀行也不太愿意為這些企業提供融資。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這些中小企業、弱勢企業的征信成本擴大。企業的經營無非是四個流,資金流、信息流、人員流、物資流,銀行如果能夠對這四個流向有清晰的把握,信貸就可以順延著供應鏈配置到不同的企業,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存貨、在存物資四個科目當中,從而增進了供應鏈企業群的整體流動性,緩解甚至消除企業之間的三角債問題。
但是銀行為什么不愿意或者做不好呢?是銀行無法對供應鏈當中的資金流和物資亂做出精確的判斷,前些年鋼貿企業出現多重質押和虛假質押傷害了銀行,使得供應鏈金融陷入了相應的發展的低潮,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模式創新加技術創新,為了保證供應鏈當中的信息流的真實性,我們建議應該由銀行或者加上信用擔保公司來成立類似銀聯的供應鏈金融公司,將金融機構的信息系統嵌入供應鏈體系當中的所有企業,利用視頻傳感器、二維碼、攝像頭、激光掃描器、全球定位系統,全面實現供應鏈當中的物與物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連接,從而進行信息的交換和通訊,實現智能化識別、跟蹤、定位、監控、管理。簡而言之,我們的觀點是這樣認為的,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解決供應鏈金融當中的信息失真問題,用互聯網及人工智能問題解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問題,用供應鏈金融解決企業當中的三角債問題,用互聯網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在經濟學者的眼中,在缺乏耐心的社會里面,利率將高于更具耐心的社會,互聯網金融的使命是在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當中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而不是抬升利率,違背這一原則必定遭致監管通報。我們打一個比喻,子彈砸不死人,子彈只有被手槍加速才能傷害人,互聯網技術本身無所謂好壞,被好人使用益處無窮,被壞人使用貽害無窮。因此我最后提議,讓在座的好人運用好互聯網這個利器,為中國的經濟加速發射。
以上是我跟我們的團隊不成熟的觀點,供大家批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