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龍軍生表示,互聯網金融這個大趨勢是擋不住的,重要的是要把安全問題做好。
互聯網金融話題不斷
互聯網金融自出現以來就一直風波不斷,一邊是勢如破竹般的發展勢頭,一邊是監管層曖昧不明的態度。總之,互聯網金融從未淡出過人們的視野。
到底什么是互聯網金融?美國加州大學經濟學博士蔡劍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諾貝爾獎經濟學家中國峰會”上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移動互聯網對金融產業的沖擊和改變是根本性的。如果每一個企業都依托互聯網技術給自己開一個銀行,這就類似當年的聯產承包責任制,但前提是背后要有法律、制度以及銀行業的認同問題。他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金融,而非簡單的用互聯網或者APP銷售金融產品。
3月11日,阿里巴巴和騰訊幾乎同時宣布,將分別推出“虛擬信用卡”。據介紹,該“虛擬信用卡”模式與銀行線下發行信用卡的審核、發放模式截然不同,用戶在線即時申請、即時獲準,不用經過以往傳統的繁瑣程序。此次被央行暫停的不只是虛擬信用卡,還包括支付寶和財付通(微信支付)近期熱推的條碼支付和二維碼支付。這對第三方支付的線下擴張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對于叫停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支持業務的原因,中國經濟網記者曾采訪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馮新婭,她表示,這主要是從客戶支付安全的角度出發。下一步,會從風險的角度統一評估這兩個產品,現在只是讓他們履行義務報告的義務,請他們補充一些資料,對根據材料做進一步研究,現在只做到這一步。
專家觀點:互聯網金融勢不可擋
就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互聯網金融因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被看成是個巨大的利好,短短幾天之內就發生了如此大的逆轉,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在上周舉辦的“第二屆諾貝爾獎經濟學家中國峰會”上,互聯網金融也成為專家和媒體共同關注的焦點。
《互聯網金融》總編輯、互聯網金融千人會創始人黃震針對央行叫停虛擬信用卡一事表示,監管層是希望跟上創新的腳步,希望他們走慢一點。同時,也希望創新產品能夠做一些風險自測、評價報告、風險預案等,并且到央行備案,但目前為止央行沒有獲得這些情況,所以不放心。
北京盛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敏文指出,相關的監管機構對互聯網金融在整體上是支持的,但在具體的運作過程當中,由于央行和監管機關承擔的責任非常重,當他認識到可能存在風險和隱患的時候,就會停下來,在技術上和監管措施上進行修補,這不代表央行和銀監會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發生與市場所期望的相反方向的政策動向。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龍軍生指出,任何的變革都是有反復的,大家對互聯網金融不了解,所以要有一個接受的過程,而監管者也要在理解新事物的基礎上提出要求。
“在任何的創新過程一定會有突破原來的條條框框,走擦邊球一樣,你不走這個就一直在玻璃上,但是我認為這個大趨勢擋不住,只是未來會有更好的方式把安全做好。”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