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Facebook IPO將融資50億至100億美元,公司估值為其融資金額的10倍左右。雖然很少有公司的IPO能達到Facebook這樣的規模,但它的 上市 之路對廣大企業家有借鑒意義。
以下是來自Facebook IPO的6條經驗教訓:
1)勿急于融資。很多企業家容易犯的一個錯就是急于融資。雖然一個公司的正常運營需要有大量資金做支撐,但時機還未成熟就急于融資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投資者們希望看到公司的成長記錄,而是不所謂的空頭支票。記錄越詳實,公司發展勢頭越好,獲得投資者們青睞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時還不用犧牲對公司的絕對控制和股權。
2)將重心放在收入,而非客戶上。許多企業家,尤其是科技界的企業家,通常過分注重客戶,而忽視了收入,他們認為客戶群越龐大,競爭對手越難與之抗衡,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大。然而,一般而言,這樣的理論很難湊效,而信奉這種理論的公司也很難達到他們的預期目標,因為人們一旦習慣了免費模式,就很難再愿意為所享有的服務付費,不管付費的方式是現金、看廣告還是其它一些機制。
3)為成名做好準備。有多少企業家在他們20多歲的時候就曾想到他們將會成為無數電影和書籍中的主角?成就越大,成為電視、書籍、雜志等公眾主角的概率也就越大。
4)選擇IPO承銷商時需謹慎。銀行喜歡洽談合作,與企業家建立聯系,但他們最為關心的是賺錢,而不是你的利益。因此,在合作時,需要慎重評估銀行的表現,勿過分相信或依賴某家銀行。Facebook在決定誰擔任其IPO計劃的主要承銷商時,Mark Zuckerberg和他的管理團隊曾反復考慮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銀行,并最終選擇了摩根士丹利。
5)融資后需繼續努力。很多沒有親歷過IPO的人可能會認為成功融到資金后就萬事大吉了,但忘了融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一輪接一輪,且后續的融資情況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早前的表現。因此,即便是融資后,仍不能放松,需繼續努力。雖然Facebook的估值有將近搜索巨頭Google的一半,但其收入僅是Google總收入的皮毛,也就是說,Facebook的發展空間還很大。IPO不是終點站,而只是漫漫長路中的一個驛站而已。
6)在投資者情緒高漲的時候進行融資。舊金山大學的Mark Cannice表示,在過去三個月硅谷VC們的整體情緒比較消沉,但Facebook IPO的強勢出現極大地振奮了投資者和企業家的神經。一個簡單的常識,如果想請人幫助做某事,最好是選擇在他們心情好的時候。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正考慮融資的話,那么接下來的6-8個月將是不錯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