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到來之際,金融界特別發起主辦“2023投資融合發展研討會暨金融界投教宣傳年發布會”。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作為學術支持,麗澤商務區管委會、普益標準為支持單位,30余家金融機構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就投資者教育相關話題進行了演講。
尹振濤表示:“投資者教育的核心目標,其實更多的應該是去保護我們的投資人,是讓投資人做明白清醒的投資。”
他指出,現在投資者教育主要分為公益性和盈利性兩種。一方面,投資者教育成為一種生意,另一方面在監管的訴求下,金融機構把它變成一個義務。不過,他表示很多機構在進行投資者教育的時候不光是為了履行業務,而是在發現客戶、維護客戶、更好地為客戶提供這種權利。
此外,尹振濤表示,投資者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是否是投資人喜歡且容易接受的形式和內容,是投資者教育最應該去討論的話題。他指出,當前投資者教育活動存在的偏差主要有以下幾個維度:
第一,投資人想要了解的內容與客戶經理輸出的內容不一致,存在偏差。
第二,客戶經理跟機構的目的和訴求一致,機構會圍繞著投資者教育定下轉化率等指標,但這個標準與客戶經理之間又存在沖突。
第三,投資者性別、年齡結構等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但投資者教育的程序內容較為標準化,兩者之間存在偏差。
此外,在開展具體業務的時候,部分客戶經理的專業度,投教內容的專業性、效率等方面也存在差距。
“投資者教育應該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尹振濤表示,在投資者教育方面,金融機構需要從愿景、行動、組織、內容、技術五個角度整體思考投資者教育的開展,這不僅能確保教育效果,還為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奠定價值增長內核。
尹振濤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從機制設計上解決投資者、金融機構及員工三者之間的沖突;二是金融機構應該謹慎評估各種運營模式,從中選擇能夠支持自身長期發展戰略的混合模式;三是實施端對端的投資者教育改善,也就是通過技術手段,讓客戶經理觸達到每一位用戶,讓客戶感受到機構一對一的陪伴服務;四是投資者教育不光是在前端,在投資者還沒有成為客戶、剛剛成為客戶,甚至客戶在投資過程當中或是在產品已經達到階段性終結的時候,全流程都應有相應的投資者教育去匹配;五是要有更好的互動機制。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