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百戰歸來,清大EMBA再啟程

    互聯網和傳統企業的組織建設,到底哪里不一樣

    管理運營 24
    馬成功

    馬成功 原樂視副總裁,京東大學執行校長


    邀請老師:13439064501 陳助理
    主講課程:《互聯網思維下的組織新玩法》 《互聯網+》 《互聯網下的企業變革》 《DDI領導力》 《六秒鐘情商EQ》

    馬成功

    馬成功 | 樂視控股培訓發展總經理。《重新定義組織》作者,曾任京東大學執行校長、萬達學院教學部總經理、李寧體育高級培訓經理。

    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筆記俠

    微信ID:Notesman

    今日筆記俠客 | 筆記俠 責編 | 水晶

    活動:2017年2月23日,由創業黑馬主辦黑馬連營第四期“互聯網營銷+團隊模塊”,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布筆記。PPT來自嘉賓。

    筆記之前,請先思考:

    互聯網跟傳統公司的工作模式有哪些不同?

    傳統企業模式在這個時代會遇到什么樣挑戰?

    互聯網時代的組織建設和變革有什么特點和規律?

    互聯網公司如何用別人的資源來做自己事情?

    如何改變老板、員工、用戶的三邊關系?

    完整筆記·組織管理

    我到京東之后就發現,突然間身邊的同事年輕太多了,在互聯網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你不年輕的話,你也要讓自己年輕一點,最簡單的方法——美圖,讓自己年輕一點。這是我想跟大家談到的,互聯網公司跟傳統企業真的不太一樣,到底有哪些不一樣?我稍微總結一下。

    一、互聯網公司和傳統企業的工作模式差異

    在傳統企業,我慢慢體會到一種工作模式,叫高大上模式。

    我發現一年工作里60%-70%的時間是圍著領導工作,幫領導寫PPT報告。當用戶和員工臨時找我說事情的話,其實內心挺煩,覺得干擾了我寫PPT和圍著領導工作的時間。

    所以我把這種模式叫做唯上模式,并且這種模式里邊重要一點:你講一些新的名詞概念,大家反而喜歡你,覺得越聽不懂越是專家。

    到互聯網公司,我有一個體會,在講一些名詞的時候,底下小伙伴舉手問:能不能講簡單一點?我往下一看,他邊看手機邊聽課,只能拿很少部分頭腦聽些簡單的東西。

    講干貨,說人話,這是互聯網公司的特點。

    我發現在京東或是樂視,工作中60%、70%的時間是圍著員工、業務、顧客工作。我給領導寫PPT的時候,領導是真的煩,說沒有時間看你的PPT。后來我發現領導在公司很多工作群里,領導會看到大家對我的評價和用戶的聲音。互聯網更相信用戶的聲音,快速調整。包括劉強東、賈躍亭都是這種模式,只要有用戶吐槽,覺得有道理,截圖扔到群里迅速改進,不聽你解釋。

    這樣就逼我把時間更多放在用戶身上,慢慢遠離領導,現在跟領導走得近不一定是件好事情,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這件事情?

    傳統企業的模式在這個時代下會遇到一個很大的挑戰。傳統企業的唯上模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先發優勢,誰有經驗聽誰的!往往在組織中最有經驗的人都是老人和領導,講資歷。

    先發優勢的這種人,一般在什么樣的組織或者是商業模式下會起作用?壟斷或者比較穩定的,企業生命周期處于偏穩定的階段。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落期,它屬于成熟期這一階段,這一階段越有經驗越有價值,唯上,這是這個模式下成功最根本的邏輯。

    現在對應的來看,你發現互聯網時代很重要一點,很多東西都是過倆月就變了,互聯網公司一般不太談三年五年規劃,太不靠譜了。所以這種變化就是失控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你會發現后發優勢非常重要。

    現在BAT就是用后發優勢來發展,創業者先干著,干著有前途了,怎么辦?BAT資源一進來,流量一上去,創業者基本沒戲了。

    2

    后發優勢里頭最核心的一點,往往是誰離用戶最近,誰最有發言權。

    誰離用戶最近,在這個時代下是最重要的。離用戶最近的,其實就是員工。所以你現在搭的組織是以領導為核心?還是以員工為核心?這個是看你會不會玩互聯網公司?要會玩的話,就以員工為中心。

    我會講多個案例,讓大家理解那些做得好的互聯網公司怎么去玩這個東西?其實套路都一樣,但是背后它有一些特殊的理念和方法。

    我聽過很多領導者的講話,基本都講自己的經驗判斷,各位做決策,你都不是基于用戶決策,都是基于經驗和生活閱歷。但是對不起,你對用戶的理解,說好一點半年以前,說差一點兩年以前。

    因為你當高管這么多年,說白了你離用戶已經越來越遠了,小組織好一點,大組織肯定是這樣。

    你在做互聯網業務的時候,要創造一種方式,把你自身擅長的東西發揮出來,但是你不擅長的部分要通過組織的方式把員工調動起來做這個事情。

    二、互聯網+的背景下,

    組織建設和變革的特點規律

    商學院里大量的知識現在都遇到非常大的挑戰,很多原來商學院的大咖們創立的公司紛紛倒閉了,說白了之前的模式都是基于戰略管控模式。戰略管控、預算管控、人力管控,年初把這一年的事情排好,按部就班執行。誰執行的好,這家公司的管理就好,現在這方式遇到非常大的挑戰,你在失控的世界無法做出這么精準的判斷。

    樂視每周會有一個總裁會,賈躍亭與核心的高管一起參加,每周大概5個小時。每周開這么大型的會議,除了做項目的推進,解決問題之外,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對戰略做微調。大戰略在互聯網公司不是一年做一次,而是以周為單位來調整戰略。

    京東每天早晨開一個短晨會,劉強東親自參與,開晨會的時候順便把想法揉進去,這就是互聯網公司用高頻會議的方式推進組織的變化。

    3

    怎么理解生態?生態其實不是從企業經營出來的名詞,它是從自然界和社會系統遷移到企業中的一個詞。

    舉個例子,達爾文在研究物種起源的時候,他發現海洋里頭有個特點,只要有珊瑚礁的地方,魚類就特別豐富。后來他仔細分析,發現珊瑚礁上面有一種鈣化的物質,能讓動物的尸體保存時間更長,變成其它物種的養分。

    這就是生態!不斷創造價值!你的企業能不能夠給周邊的用戶創造價值?你是不是創造價值的組織?生態經濟現在都在談這個概念,它和傳統經濟有一個非常大的商業倫理差異。傳統經濟強調企業、個體、組織價值的最大化,但是生態組織強調生態整體的價值最大化,而不是單個企業價值最大化。

    亞馬遜叢林里頭為什么物種這么多?

    很重要一點是跟連接有關,連接的最大特點是推進不同物種之間深度鏈接,產生新物種、新元素、新價值。互聯網企業特別重視跨界連接,之后催生不同的物種,這是我們所說的連接價值。生態系統最大的特點不是線性成長,是指數成長,是一種緩慢積累,某一天突然爆發的過程,就像種子慢慢長成一個參天大樹。

    這是我想跟大家談到的生態的幾個屬性,如果你能在組織中運用的時候,其實就是把組織變成生態組織的一個過程。

    1

    生態型組織有兩個關鍵詞:

    一個叫構建場域;

    換句話說,你在創辦企業的時候,能不能搭建一種氛圍,推進新事物自然而然的發生,這個能力在這個時代非常重要。

    第二個詞叫環境工程師。

    最早是羅輯思維的合伙人提到的,在組織中的領導角色是:你能不能打造良性環境?能不能創造一種每個人都拼命工作,加班加點,讓好的智慧流淌共創?你如果能創造這種環境,后面的新事物慢慢就出來了。

    因此,你能不能打造一種環境氛圍、機制,阿里叫土壤、味道。通過這些慢慢就會把一群人狀態調整好,最后推動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

    三、互聯網公司如何用

    別人的資源來做自己事情

    為什么互聯網行業叫高維,傳統企業叫低維?我最近看一篇文章說,很多傳統行業的人特別討厭共享單車,破壞傳統產業太多。這沒辦法,就是高維物種進來,低維物種很難存活。

    互聯網行業高維高在哪里?

    有一個投資人講了一個分析,挺有意思的,跟大家做一個分享。其實互聯網行業搭建了一種氛圍,這種氛圍和土壤是什么呢?就是互聯網公司特別會用別人的資源來做自己事情。傳統企業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靠什么?靠自己賺錢,之后再去投入拓展渠道,拓展新品,今年賺的錢少就少投一點,滾雪球慢慢發展模式。

    互聯網行業第一個特點:是你會不會用別人的錢?

    簡稱燒錢,互聯網行業有一個最大的能力就是PPT講故事能力,這個能力傳統企業不屑,背后邏輯是互聯網公司用PPT,用故事就把很多熱錢拿進來了。因為互聯網公司有這個能力,全球熱錢的60%都流向了互聯網公司,而資金是企業非常關鍵的生產要素。

    第二熱點:你會不會用別人的時間幫助你做事情?

    如果你搭建一種機制、土壤,最好你不花錢就能把事情做了。大家知道滴滴怎么賺錢嗎?滴滴用誰的資金?在組織關系中,傳統企業大量用的叫做雇傭關系。我跟你簽完勞動合同,你要做第二職業的時候,我就有權給你開掉,我跟你簽完合同,你所有的精力時間都歸我所有了,叫人才唯我所有模式。

    互聯網用的叫什么模式,大家知道嗎?人才唯我所用。你這段時間幫我干活,我就買這段時間,其它時間你干別的,我也不管你。司機并不是像我們說的員工一樣,司機跟滴滴是一個合作關系,大家分成、分傭金的方式。

    4

    滴滴更可怕的是不光用司機的時間,還用到了一個群體的時間,就是乘客的時間。用乘客時間干什么呢?其實是讓乘客做了員工或者組織內部該做的事情就是”評價”。在沒有優步、滴滴這種模式之前,對司機的評價這套系統是屬于傳統企業中非常重要的,由內部員工承接的系統。

    比如說政府、城管打擊黑車完全是靠體系內部人的資源時間來解決的。你會發現這些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優步、滴滴的模式用每個乘客大概三秒鐘的時間給司機打分。上千萬的用戶,每個人掏三秒鐘,這就等于多少員工?這些員工在組織中都是花錢買的,但是互聯網公司居然不花錢就把事情做了。

    乘客都不想管滴滴要這三秒鐘的錢,為什么呢?

    第一,花的時間太短;

    第二,給司機打分有一種尊崇感。

    大家如果研究游戲就會發現,游戲最關鍵的玩法就是尊崇感,讓用戶有一種當王的感覺。反過來我們看,這三秒鐘的打分,決定滴滴內部絕大多數的游戲規則,司機根據打分決定了排名、等級、獎金的返點,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指標。居然在這種模式下,用其他人的時間免費做。

    這個例子,大家好好思考一下:

    你在組織中能不能把公司內部的,還靠花錢請人做的一些事情,巧妙地讓用戶、社會的力量參與進來,要么是勞務合作模式,要么是免費模式。如果你這么做,其實就是互聯網玩法出來了.

    羅胖今年核心談的一個詞叫用戶時間,其實就是一箭雙雕,幾件事情一塊做了。

    上次我接觸一個顧問,他給我介紹:亞馬遜,英國的一家服務公司在推一種模式,VIP用戶免費送冰箱,放到家里。樂視現在推智能硬件免費、電視免費、手機免費,核心背后都是這種邏輯。

    一旦這個冰箱進到用戶家里之后,它其實就變成了一個什么?變成了離用戶最近的端口,流量的入口。冰箱里頭就會有傳感器,每天給用戶發報告,你的雞蛋還有幾個,牛奶幾天到期了?用戶就下單,給送貨。當用戶和冰箱產生連接的時候,其實用戶就不再和小賣店連接,不再和商場連接,最后那些東西跟用戶越來越遠。

    最后一個,你會不會用別人智慧來創造價值和財富。

    6

    有一次我跟淘寶大學的負責人交流,他說阿里很多創新都是阿里的賣家想出來的,根本不是員工想出來的。我說他們憑什么把他們的想法跟你說了?他說我采用了一種機制,叫“以物易物”。每一年他要做個評選,評選是誰的店鋪最有創新,就頒發一個淘寶導師的勛章分到店鋪里,增加你的可信度。

    勛章越多,這個店鋪等級越高,這樣用戶越相信他,這是一個剛需。把店鋪最創意的做法,有圖有真相的PPT交過來。每年發起一個這樣的活動,將近一千萬賣家參加,每年都要搜集幾萬PPT評審,那些智慧能不能變成所有公司的規則?

    那天我跟阿里的人聊,阿里每年都在更新淘寶和天貓的規則,現在已經將近上千條規則了,細到好多緯度。它的智慧就是用游戲規則,我設計一個規則,你把智慧給到我,我給你想要的東西,這個智慧變成整個游戲規則的一個套路。

    這就是我想跟大家特別談到的。如果你在做互聯網業務,能夠用這樣一種模式的時候,其實就是在使用互聯網的方法推動組織發生改變。

    互聯網模式,老板是干什么的?是創造一種環境,打造一種氛圍,讓這些人參與到公司里來,推動公司改變。小米的成功很重要一點是把粉絲拉進來,推動很多改變。

    在我的研究中,發現傳統企業里這三個角色,老板、員工、用戶,三者之間其實不是一個平行關系,而是一個垂直鏈條的關系。老板有想法跟員工去說,員工去執行,做出來交付給用戶,非常順暢,速度非常快,這條通道是最順暢的一條通道,從考核、晉升,包括所有的組織運行都是圍繞這個通道來做。

    但是這個通道往回返的時候特別困難,用戶對產品有些意見想法,想找老板去交流,沒有空間,也沒有渠道和時間,只能跟員工去說。你的員工面對用戶的時候是怎么回應的?一般都會很有禮貌的說你這問題問的太好了,或者你的意見太好了,但是超出我的權限,我跟領導反映一下,一周之后給你答復,說的非常嚴絲合縫,但是仔細一聽,這事沒解決。

    在傳統的考核體系都是領導對他考核,他一旦說出問題,領導就會一皺眉,要你何用?員工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用戶的聲音就被壓制住了,最后用戶聲音就進不來。這是我想跟大家談到的。

    大家在原來的模式中都很成功,做到互聯網的時候,都會有很多感受,發現推動起來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順暢,有可能不是說你不拼命,而是你那套玩法出問題了。這種模式我把它叫做老板很輕松,員工面對真相不敢說,用戶是屬于被忽悠的一方。

    四、如何改變老板、員工、用戶的三邊關系?

    2

    從這三個輪子來看,我不知道在大家的組織里,哪個輪子最大?天天光彩照人的去轉的是哪個?老板天天充電,打雞血工作。另外兩個輪子相對暗淡一些,被動一些。

    在我的書里面,重點提到了這個概念,叫三輪驅動。在失控的時代里,你要搭建一種什么樣的組織?讓這三個角色都光彩奪目光彩照人,自動驅動。三輪驅動這種模式是最適合在失控、復雜的環境中運作的。這種模式下,你會發現要想三個輪子都能夠動起來,核心是三條邊的關系要改變。

    這三條邊的關系我稍微總結了一下:

    1

    第一條邊,是老板和員工的關系;

    你和員工的關系叫做高手在民間。你現在遇到困難的問題,其實團隊里那些基層員工是有智慧解決的。我也看到很多高管覺得他們都是我招來的,什么水平我還不知道?真正能解決我頭疼問題的還得是核心班子這一層,這還是不錯的。還有一些認為是外面顧問,高手在外面。

    最近,我也在接觸一些頂級的咨詢公司,我發現咨詢公司的核心套路是什么?

    是進到企業里面跟高管談完之后轉身跟員工談、跟供應商談、跟用戶談,營造一種暢所欲言的氛圍,對你說的拼命記,說的真好,讓大家把心里話都說出來,說完之后顧問用一套模型變成顧問的語言做匯報,里頭所有的話出自于員工和供應商。之后用顧問的語言給領導一匯報,領導就開始罵自己的員工,你們什么時候能有這種水平,其實說白了不是員工沒有這水平,而是領導沒有創造一種氛圍讓員工可以去說。

    我現在衡量一家公司有沒有活力,核心有一個指標,就是員工敢不敢在領導面前表達尚不成熟的觀點?你的下面一層、兩層、三層的員工敢不敢開會的時候說:“領導我有一個想法,沒太想好,但我想說一下”。他只要做這個動作,說明你這個組織的彈性、柔軟度、包容度都夠了,員工敢說。

    2

    第二條邊,你的組織和你的用戶之間的關系;

    我就用三個問題問大家:

    1、你的用戶對產品服務的吐槽能不能直達創始人?這是第一個指標。直達不了,不行。

    2、這些用戶能不能參與到你們公司產品的早期研發?很多企業早期研發是秘密的,絕對不能讓用戶知道。

    3、用戶能不能參與到管理?

    就像滴滴一樣給司機打分,決定司機的生死存亡。

    如果你把這三點解決了,組織邊界一下搞定了。最好你打造一種氛圍,用戶給你貢獻主意的時候,根本不想給你要錢,他是想能不能做一個符合我要求的,他有很多想法。這個想法跟你說的時候你不聽,組織也沒有這樣的窗口,用戶就很郁悶。其實用戶有一個先天創造性的想法,就是他對產品有很多的主意。

    6

    第三條邊,員工和用戶之間有沒有一個共創空間?這一點我認為比另外兩條邊都重要。

    我給大家描述一下阿里的情節:

    我去過阿里好多次,最開始偷著去,后來發現阿里很開放,在京東的時候跟他們去交流,我最大的感受是阿里內部根本不像一個企業,好多游客外加政府官員都在里面,你隨便找一個會議室發現都是阿里、賣家、政府部門人員三家一起開會。

    阿里組織開會的時候一般習慣說今天咱們討論解決什么問題,先討論一下對賣家有什么好處?對政府有什么好處?而不是說先談談對阿里的好處,阿里通常會說先不用談我們好,你們有好處了我們就有好處了。大家明白嗎?這就是完全用戶導向,并且無邊界。員工和用戶在一起共創。

    這里還是依然有三個特點:

    第一,你的員工有沒有時間和用戶聊天?

    第二,員工有沒有意愿解決用戶的問題?

    第三,員工有沒有資源和能力解決用戶的問題?

    不要什么事情都是等等我要跟領導請示一下。

    這是我想跟大家談到的,一旦你在互聯網業務上,必須在這方面突破,你要突破不了這些東西,你就會進入到先發優勢的模式,就只能押寶在你對未來精準的判斷上,但你又離用戶太遠。這是這個通道中特別關鍵的路徑的問題。

    我下面舉一些例子讓大家更好地去理解,說一下高手在民間。

    我跟羅輯思維交流過幾次,他們整個組織都是扁平化,里面都分成很多小組,圍繞六百萬用戶混賣一些產品,所以它的用戶都非常有價值。賣手都是一個組長加兩個徒弟。他們是怎么推動小組之間的合作呢?

    在這個體系下,是靠領導的個人能力,是機制和游戲規則。

    羅輯思維的規則很簡單:

    第一條,如果三人小組里,徒弟能夠另起爐灶的話,接下來這半年的業績中有部分比例要算到師傅賬上。一下就利益綁定,師傅覺得差不多了,就會催徒弟趕緊另起爐灶,并且絕對會幫他,為什么愿意幫他?利益綁定了。

    第二條,公司每年都會評選誰的徒弟創造的價值最多?之后在這個會上掛一個牌匾叫一代宗師,你帶的多,對公司有貢獻。

    名和利就這兩個東西,所以定規則很簡單,我現在發現了規則說白了就是把三個元素搞清楚,名、利、夢。夢跟情懷跟夢想有關系,有些不靠名也不靠利,就想搞個事。你就把這三個東西讓對方感受到的話,其實他立刻就會動起來了。

    8

    在羅輯思維里有一個評估模式,傳統模式的評級是上級評測下級,羅輯思維是節操幣的模式,每個月給員工10張節操幣,你不能用在自己身上,你對其他部門或者員工分出去,有系統每個月匯總靠前的轉換成現金拿走,排名最后的給你公布一下,自己考慮考慮,怎么辦?這么多人討厭你。這不是由上級評價,而身邊的人評價。

    這種模式下最大的好處就是領導在不在公司,員工也都很拼命,因為決定他績效的,其實是身邊的人。有點類似像滴滴司機一樣,司機以前防著城管,現在防著顧客,發現躲無可躲,顧客天天陪伴著他,這就是用政策推動人行為的轉變。

    本文來源筆記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客服微信

    返回
    頂部
    久青草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中文一国产一无码一日韩|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久福利| 午夜精品美女写真福利|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老司机无码精品A|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影音先锋|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99|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自产拍精品香蕉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日产韩国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久久精品视频99|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jizz国产精品jizz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