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興的互聯網廣告模式RTB(實時競價)廣告,正以其低成本投放,海量目標人群的曝光改變著傳統互聯網廣告的無奈。和傳統的網頁廣告“買位置”相比,RTB更像是“買人群”,根據某個人的具體偏好來投放廣告。2012年3月,國內第一家最大的實時競價廣告平臺(DSP)品友互動率先在中國發布。
“與其說我們是廣告公司,不如說我們是技術公司。”品友互動CEO黃曉南告訴記者。品友互動的人群分析模型和廣告優化算法均獲得了國家專利,對每個網民都會“貼上”5000多個人群分析細分標簽,然后再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進行數據挖掘和建模。
“在這個系統里,廣告主甚至可能看不到自己投放的廣告。一個
女性
品牌,它的
營銷
人員如果是個男的,就很難看到自家的廣告,因為對于需求方平臺來說,這個人并不是目標人群。”黃曉南說。目前國內在RTB廣告上有所投入的,幾乎都是接受了這一概念的國際大品牌,而特色明顯的中小網站也因此得到了更多廣告投放的機會。“廣告主不在乎你具體投在哪個網站,只要求你投向對它感興趣的人群。
“但是,在廣告技術的實踐中,我們對于網民“性別”、“興趣”、“收入”等的判斷都是基于行為分析的結果,而不是從其他隱私資料中獲取。”近期關于cookie的報道,黃曉南解釋道:“品友互動作為第三方cookie,絲毫不涉及任何個人隱私信息,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個cookie總是點擊化妝品的廣告,那我們的服務器會認為這個cookie可能對化妝品感興趣,可能會給她在“女性”這個消費者描述的緯度上賦一個概率值。在互聯網的技術支持下,反而一切都會考慮到保護用戶隱私。在用戶隱私得到充分保護的前提下,通過數據挖掘個性化技術使得互聯網用戶看到更相關的內容。“更少卻更相關”的廣告是互聯網廣告發展的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