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百戰歸來,清大EMBA再啟程

    企業利基化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必經之路

    管理運營 20
       2012年第一季度,浙江又出了60多位“跑跑”企業家。國家能源局公布,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加僅3.7%,其中工業用電僅同比增加1.55%。數字傳遞的信息和所有人的感覺一樣,增長在放緩。再看看我們2011年的人均GDP,5,400美元!讓人擔心的是,這會不會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前奏?

        中等收入陷阱則是指一個國家在跨過低收入門檻(人均GDP1,000美元)并高速發展到人均GDP4,000美元至12,000美元以下的中等收入水平時,因為成本上無法再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在技術和價值上又無法和高收入國家競爭,導致經濟發展緩慢波動。

        那為什么說企業利基化1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必經之路呢?那些高收入的發達國家是怎樣跨越中等收入社會走到高收入社會的呢?

        日本地震“震出”利基企業

        2011年,當中國剛剛為自己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而自豪不已時,一場日本大地震海嘯卻帶來了比其更加震撼的內容。那么小的一個地方,聚集了那么多默默無聞、但世界第一的利基工廠或者著名企業里從未聽說過的利基產品。其中瑞薩科技公司生產的(汽車電子控制系統)不可或缺的微處理器在全球生產占有率超過30%;日立公司制造的空氣流量傳感器占世界總供給的60%!美國福特公司的Xirallic涂料原料(紅色、黑色)一直由日本供應。由于地震,福特公司被迫限制消費者預訂燕尾服黑色的大型皮卡,并縮小紅色涂漆的面積。

        小公司、高收入,利基化企業是高收入國家普遍的企業形態

        您還能記得自己在1995年時掙多少錢嗎?您工作的那家企業有多大?

        那時筆者在新澤西的一家小企業工作,兼管工具車間。手下的幾位鉗工師傅的平均工資是每小時16-26美元,大約合年薪3萬到5萬美元。不論按哪個年代的聯合國標準,都是高收入。這個工廠的規模那時也就5百萬美元,員工不到50人。企業的產品工藝精良,企業模式輕盈,但絕對稱不上是“高科技”。這種企業平淡無奇,在發達國家多如牛毛。

        1990-1991年,筆者在美國長島的紐約州立大學讀管理。一個關于長島地區婦女小企業與經濟發展的論文項目,讓筆者第一次聽說美國政府專門設有支持小企業、婦女企業的鼓勵政策和對口部門,這是因為美國小企業對社會就業的貢獻遠大于大企業。那時我們調查的數據顯示,大部分這種類型的企業都是在70年代、80年代之后成立的,這與我們后來知道的美國學者多在那時開始研究利基企業的情形吻合。而且,我們了解到大部分這類企業是服務類型的、本地的,因為有服務半徑的保護;大部分創業者是大學學歷;而且人文學科的多于理工學科。

        后來,我們又在德國、英國、荷蘭、法國、西班牙、日本、韓國、臺灣、新加坡看到很多這類差異化、利基化的大、中、小型企業。

    “沒想到那么發達的國家,竟有那么多看起來不怎么樣的小企業,而且還發得出那么高的工資。”我當時這樣想。

        當然,美國的大企業是令人震撼的。所以,可能大部分到美國走馬觀花、看名氣、看景點的訪客回來向國人介紹的更多的是這種類型的企業,這最終導致我們中國總是把“大”放在第一位。其實,在高收入國家,長期的市場選擇,使各行、各業、各地、大、中、小企業都有人愿意做,形成不論做大、做小,做東、做西,都有高收入,都有面子和里子。上邊提到的新澤西那個小工廠里收入最高的鉗工師傅來自德國。他在德國上的鉗工學校竟然是四年制的,地位和大學生一樣,但他天天在車間開機器,每個小時掙26美金!

        利基企業形態特別適合制造業和服務業。在中國,這兩者占了中國GDP的一大半,并且提供了除第一產業之外的大部分就業。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中國企業普遍求大模式無法持續

        八九年前,筆者曾經在所領導的跨國公司給歐美的兄弟公司編寫過一本“中國采購指南”。其中,我們在描述哪些東西適合歐美公司到中國采購時,特別以圖例方式說明,必須是大批量且勞力密集的產品或零部件。到今天,這仍然是中國采購的主流模式。

        從那時起,中國的GDP突飛猛進,從世界第六飛到世界第二,不久汽車和碳排放量后來居上,成為世界第一。因為規模太大了,所以華爾街還出現了一條“中國定律”:中國做什么,什么便宜;中國買什么,什么貴!

        為什么做什么,什么便宜?這是因為“模仿加‘跑量’等于價格優勢”,集體思維定式導致了產品雷同和均質化!據說中國有四五千家電機廠、一千八百多家電動工具廠、一千六百多家保溫杯廠、兩千多家電動自行車廠、幾千家水泵廠、幾千家閥門廠、幾萬家鑄造廠⋯⋯服裝企業、建筑公司、銀行、咨詢公司、投資公司,也是差不多的情形。當今的中國,每家企業都面臨著相同的壓力:供應商要漲價,客戶要降價,員工要加工資,里邊外邊都有人要開新公司擠進來。這樣下去,怎么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呢?

        去過電腦城的人都知道,那里小攤小店是一個挨著一個,都是同樣的東西,誰家便宜幾塊錢消費者就去那家。商家唯一的辦法就是“薄利多銷”。競相殺價,惡性循環,哪還有錢去搞創新、提高質量?不偷工減料、弄虛作假就是好的了!都是這樣的話,中國怎么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呢?

        高技術規模企業模式難以獨承轉型升級重任

        1997年,筆者離開美國羅托力士去艾默生電氣的谷輪壓縮機公司。在這兩個公司里聽到的故事都一樣,中國自己不能生產國際水平的空調壓縮機。那時,筆者作為美國壓縮機制造企業的制造總工程師和授權技術管理總監,覺得自己正在接觸世界上最高級的技術。比如,一條價值幾百萬元美元的三十多工位Kingsbury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化空調壓縮機組裝線,一臺價值一百多萬美元的壓縮機泵粉末冶金端蓋加工運行中測試精密尺寸的意大利Maposs高精度測量儀。

        不過,自從羅托力士向格力、三星、睿智精機等中、韓、臺灣地區擴散了壓縮機制造技術之后,日立、谷輪、大金等多家世界級大企業都紛紛把壓縮機組裝傾瀉到了中國。

    結果,僅僅幾年之后,中國室內空調壓縮機的產能就過剩了。這直接導致了像廣州越勝空調器廠、越秀壓縮機、南京金陵壓縮機等技術含量超高的壓縮機工廠,幾年前還炙手可熱,幾年后就破產了!

        2006年,筆者曾經服務過的北美最大的室內空調企業因不符合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流通標準而退市,一年之后,這個于1896年成立,長期占據市場份額第一的美國最老牌空調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曾幾何時,美國的空調業也如十年前的中國,有幾百家在那里競爭,現在再數,十個手指頭都不一定全用上??梢娺@種技術含量高、規模大的企業,不見得能持久地普遍存在,就更別提普遍和持久的員工提高收入了。當年紅極一時的小天鵝、華寶、科龍、容聲,現在也不知都到哪去了?GPS導航儀,算不算高科技?去年一年賣四百萬個,廠家竟有上千!只有一少半質量過關,將來能存活多少家?

        高科技不可靠,藍海更會淹死人。大而全的規模企業也有風險。這讓我們擔心中國投資200億發展大飛機的模式是否有助于攻克極其復雜和小批、多樣、質量要求超高的零部件?是否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法國,僅在圖盧茲城市周圍,就聚集了上千家航空配套企業,都在某一領域具備利基企業的四P特點:professional,precise,profitable,persistent2,即專業、精密、盈利和持久。

        既要跨過陷阱,又要解決就業

        純粹從算數的角度出發,如果中國的金融業像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前一樣發達,房地產價值像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前那么高,讓中國的人均收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似乎也是可能的。不過,第一,美國的金融和日本的房地產都被證明不能持續穩定發展,第二,更重要的,那如何讓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實現均富與和諧發展呢?

        有十個人一起承包工程,每年總收入50萬美元,平均每人5萬美元,按照聯合國的標準絕對算是高收入“國家”。如果每人的收入都是5萬美元,那真的不錯??墒侨绻渲袃蓚€人的年收入是46萬,另外8人去分剩下的4萬美元,則其他8人平均就只有5,000美元,這些人平均還在中等收入陷阱里。要是這8個人中還有2個沒有工作,那豈不更糟?這顯然不是中國想要的。

        所以,可以掙大錢的大行業、大企業,比如金融、房地產、汽車、家電、水泥、鋼鐵、石化等等,在一個國家的產業構成中,缺一不可。不過,對于中國,光靠這些規模行業和企業還不足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為僅僅“大”對于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轉換過程中的十三億人口大國來說,仍然不夠,因為大企業貢獻大GDP,但只貢獻相對較小的就業比例。中國還需要有很多有生存能力、可以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給員工發比較高工資的中小企業。

        把市場根據產品、品種、技術、信息、地域、商業模式等N多種差異化分解方式建立利基,并且因為這種企業生存盈利能力強,對管理要求相對高科技大規模企業低3,適合中國十三億人口、教育和背景多樣化的大國多樣化的市場與就業需求。所以,當全中國大量這種企業形成氣候的時候,既可以滿足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又可以保證充分就業,同時還可以支持普遍高收入的社會。

        企業利基化和利基化的企業是對過度競爭的一個糾正

        筆者曾在之前的文章4中解釋過為什么普遍的利基企業模式可以獲得較高收入的原因。

    基本的意思是大部分企業放棄大而全、小而全的迷思,專注各種差異化細分或縫隙市場,保證建立門檻和壁壘,在細分或縫隙市場上占據規模,獲得更高盈利。用經濟的觀點簡單概括,利基企業形態應該是介于壟斷企業和過度競爭之間的一種形態,是對過度發展、盲目無序、同質化惡性競爭市場的一個糾正。

        鐘擺震蕩、螺旋上升,既是道家的,又是辯證法的。沒有競爭就沒有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可是過度的競爭形成的紅海,讓里面的魚缺氧致死。利基化方式減少競爭,擴大在細分市場上的市場份額,以致接近“壟斷”,但并不會扼殺市場活力,因為利基企業自身并不能完整掌握國民經濟命脈行業,威脅到真正的消費者。相反,就像福特1914年率先給工人加翻倍的工資造成社會轟動一樣,最終,當大家都不得不跟著福特加薪。按照福特自己的理念,造車的人自己也可以成為車的消費者。員工因為企業的競爭力和穩定性而獲得高收入和穩定性,反過來長期留在企業鉆研技術、提高質量,使企業做出更好的產品,產生更好收益,良性循環,難道不是讓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社會的必經之路嗎?

        工業社會和經濟發展自有規律,以史為鑒可以超前謀劃

        再回到美國:他們是怎樣從低收入走到中等收入再走到高收入的?1830-1840年代東北部的紡織工人收入約合月薪人民幣幾十元,1914年福特給工人工資約合月薪人民幣1,000元,1990年代初美國平均月薪合人民幣2萬元,最后到2009年通用汽車申請破產前,員工收入約合月薪人民幣九萬元——太過分了!物極必返。比較一下,我們現在似乎處于他們三四十年前的收入水平。這正是他們的企業利基化和利基企業蓬勃興起的時期。

        如果我們信奉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我們是否應該重視歷史和發展的規律?我們是否應該在下一個三十年中,在繼續支持大型支柱企業、鼓勵新興產業和發展高科技之外,再加上在傳統制造和服務業中大力推動和發展企業利基化和利基企業,幫助國家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還是任由失控的自由市場經濟盲目發展,惡性競爭持續加劇,疊加種種不利的歷史文化和體制因素,冒險讓中國像廣大拉美國家、東南亞國家一樣,長期徘徊在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之外?我們呼吁政府的引導,我們呼吁企業家行動!
     

    客服微信

    返回
    頂部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野战| 亚欧无码精品无码有性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日韩区特黄大片 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牛牛|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国产夜色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影音先锋|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校园春色国产精品| 91在线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