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的解釋中,職能部門是指“組織中對下屬單位具有計劃、組織、指揮權力的部門”。通俗地說,就是一個負責“管事”的部門。在任何一個組織中,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須將“做事”與“管事”分開,這是科學管理之父泰勒在100年前出版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強調的最基本原理。誰違反了這一個最基本原理,就必將受到懲罰。中國足球之所以永遠都沖不出國門,就是因為不懂得這個最基本的科學管理原理,“自己去打球又自己做裁判”所致!
按照科學管理原理,在企業里,市場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PMC部、品質部、技術部等等都屬于“職能部門”,市場部負責市場調研與制訂市場計劃,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PMC部負責制訂生產計劃和物料計劃,技術部則負責工藝技術標準的制訂與管理,品質部則負責產品質量的控制。而營銷部、生產部則統稱于“業務部門”,負責具體的業務運作與生產實施,這是現代化大生產的最基本要求。
職能部門都是管事的,業務部門才是做事的,這才符合科學管理原理。中國以前的企業都喜歡實施“廠長負責制”,一個廠部既負責制訂生產計劃、質量標準,也負責自己搞生產弄品質,自己管自己,然后計劃完不成就調整計劃、品質達不到就降低品質標準。一個廠長既當爹又當媽,然后,就什么都當不了,再然后,這些企業慢慢地就都倒閉了。
毫不諱言,所有職能部門都是企業的成本,所以,中國企業都不愿在職能部門建設上加大投入,生怕多花了一份成本。但是,沒有職能部門的企業,最終都將支付最大的成本,甚至包括破產。遺憾的是,很多短視的中國企業幾乎都看不到這一點。而在政府機構中,因為所有成本都是納稅人支付的,所以,職能部門就泛濫成災,職能部門的設置沒有最多只有更多,最后,就中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魔咒,最終導致任何職能部門也都發揮不了作用,這就是中國式管理的悲哀!
中國的企業需要健全職能部門,而政府機構則需要精簡職能部門,但這個前提卻是,老板們領導們都需要懂一點科學管理的原理,都需要接受科學管理方面的學習
,都需要進行具體的職能分工和職能設計,否則,一切都將是外甥打燈籠——照舊,一切都將無法有實質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