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知識管理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從理論上說,企業發展知識管理是現今企業管理發展的新階段。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完善的企業管理理論和豐富管理經驗的國家。從1911年“泰羅制”的產生,到以梅奧,馬斯洛等為代表的行為科學的出現,再到巴納德,西蒙等的系統管理理論的形成,使管理理論逐步完善,管理經驗日漸豐富。每一種理論的形成都在不同程度上解釋和說明了企業的一些管理行為現象,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的發展和管理瓶頸,促進了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管理理論的不斷改善和發展的本身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管理理論總不是十全十美的。
第一,這些理論缺乏對人的正確認識,始終把人看作是管理的客體,在生產管理中,人始終處于被動地位;
第二,不少管理理論只注重個體的研究,缺乏對員工的群體意識進行管理。
因此,知識管理的理論就是彌補這些缺陷的新理論。知識管理的基本概念就是以人為中心,把人放在企業管理的主體地位,通過一系列的理性管理,制造新的企業文化和群體意識。
知識管理對中國企業來說已經不算陌生,不少走在前列的企業已然開始知識管理的構架和實施。經過國際知識管理協會中國分會的市場調查,絕大多數企業依然停留在“知識庫”的基礎知識管理模式上,對于知識管理企業總是說得多,做得少。
21世紀是知識時代,在知識時代行為的初期最需要的就是知識管理,知識管理針對的是知識密集型行為,密集的知識行為來自企業多年經驗的沉積,企業多年沉積的知識來自于企業中無數個個體和群體思考行為的結晶。
人,是知識的載體,知識是由人創造,傳播,接收,創新的,所以人才是知識管理的核心元素。管理和培養知識型員工,激發其生產力,才能體現知識管理的優勢,才能提升企業競爭力。來自國際知識管理協會中國分會的知識管理專家提出,第三代知識管理有四個維度:
1,部門級實踐社區
2,以知識點為基礎的實踐社區
3,協同辦公型實踐社區
4,以項目管理為基礎的實踐社區
這四個緯度環環相扣,其中最重要的內在環節就是架設“人際關系網絡”和“專家定位”通過企業員工之間的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共享,傳播,創新來實現企業生產的高效率。
中國企業多數是為了做知識管理而做知識管理,卻忽視了知識管理的根本目的。知識管理是依附于企業戰略,以人為本,結合業務和績效的輔助工具。
企業做好知識管理其實就是:創建一個知識型組織;把最有用的知識在正確的時間傳達或分享給正確的人;與績效結合并作為考核標準;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