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產品經理需要什么樣的視角?
畫流程圖,畫產品原型圖,是產品經理逃不過的基本功。
但其實用戶視角才是成為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
這就需要對用戶需求有感知力,保持敏銳度。也需要工具——
下面這張圖有助于我們識別市場和訓練商業能力:
1、B區域是大多數產品經理關注的點,他們不斷打磨產品功能,優化運營和市場推廣策略。
但是一旦基本功能已經完成,更多的細節會使我們掉進產品功能陷阱里。
產品功能陷阱,是指我們不斷地追求提升產品功能細節,而忽略用戶基本需求的表現。
2、再看A、C兩個區域,我們要思考為什么我們和競品都只滿足了一部分用戶需求。
3、站在用戶視角上倒推,用戶能分清ABC三個區域的不同產品嗎?比如,你分得清奧妙和汰漬洗衣粉嗎?
02
挖掘用戶需求,發現藍海市場
4、對于用戶需求,應該把重點放在E區域。E區域代表有大量的用戶需求沒有被滿足,我們要站在用戶視角把E區域給做出來。
比如元氣森林。
元氣森林完美地開發了E區域,通過零糖、零脂、零卡路里的氣泡水設定,精準鎖定一大批想要喝碳酸飲料,但是又想避免肥胖的人。
元氣森林回頭看著在A、B、C區域混戰30年的七喜激浪百事可口天府美年達芬達北冰洋(你知道他們的區別嗎?),笑笑說:你們搶,我先干為敬。
5、我們需要反思:
我們是不是陷入到了產品功能陷阱中不可自拔?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我們有沒有注意到用戶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用戶的需求可能不再是產品功能,他們還要消費產品背后的文化、意義和審美。
03
體驗經濟是趨勢
現在是體驗經濟的時代
6、文和友是體驗經濟的奇葩,它可以幫助你去體驗很多東西,甚至是體驗那個比較suffer的排隊過程,雖然這種體驗可能并不舒服,但它也是體驗的一種。
7、迪斯尼樂園消費的也是體驗經濟。在迪斯尼的排隊等待、游玩觀賞,產生的種種愉快和不愉快的心情,都會構成你整個體驗環的一個部分。
這種體驗會逐漸釋放你的能量和心情,你的體驗也會逐漸構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8、我們不會刻意追求體驗閉環,但人的心理就是這么奇怪,完整地走完閉環會產生獲得感,而這個獲得感將會成為辨析我們產品和競品的關鍵區別。
9、近幾年來在消費品市場上展露頭腳,迅速取得市場認同和關注度的一些網紅品牌,或多或少都使用了這招。
喜茶、瑞幸等網紅奶茶或網紅餐廳,會引導大家主動排隊,甚至傳聞他們會雇人來排隊,除了可以烘托人氣,也可以成為消費體驗當中一個奇妙的環節。消費者對這些品牌的體驗認知度都是非常清晰的,但對口感的敏感度卻并沒有那么深。
10、如果對這些奶茶進行盲測,其實很多消費者并不能準確地區別出這些奶茶,或準確地認出他們來自哪個品牌。
消費者需求已經更新迭代
人的心理就是這么難以琢磨。
11、以前我們對于企業客戶需求的感知僅僅停留在二維層面,認為提供產品就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但現在我們不僅要提供產品,更要注重包含內容、服務、產品功能的一整套體驗經濟體系的搭建完善,注重文化、審美、心理的體驗。
差異化破局
12、除提供產品功能以外附帶不同的體驗和文化審美,讓用戶花一份錢,獲得三重的、多維的享受,這就已經遠離了產品功能的陷阱,進入到全新的體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