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品牌要管理的不是那些如圖中的一點一點,而是要管理好把每一點聯系起來的每一條線,這些線就是關系:利益、態度、感覺、對話。品牌的感覺不是自己塑造,而是大眾的口碑和看法塑造出來的。品牌不要老想要發布品牌信息,而是要讓消費者創造、擴散和維護這些信息。
-
網絡思維,關注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他們之間的關系。所以Uber不擁有汽車和乘客,Airbnb不擁有酒店和旅客,Amazon不擁有書和讀者,它們經營的是連接的關系,從而賺錢。社交時代,關系的經營比一切重要。
-
價格并不是一個數學問題,訂價根本跟成本關系不大;價格是一種欲望的表達,訂價則扮演著催眠師的角色。賣給到消費者的,是他們認為合理的價格,不是品牌認為的價格。(這是一個營銷問題,不是一個成本管理問題)
-
以我的經驗,最有效的社會化營銷,就是意見領袖自己的原創內容。品牌要做的,就是培養她們成為品牌的倡導者(brand advocate)。假如這些意見領袖是產品的熱愛者,不是付費買回來那種的話,效果就會更好了。買回來的大號,能產生轉發,不能產生對品牌有效的口碑!
-
如果客戶在跟你開會的時候,突然見到我們為她們準備了這樣的咖啡,你猜她們會是什么反應?這個客戶的反應是,突然停下來,然后“oh my God!" -- 這就是跟社會化營銷,跟用戶之間拉近距離的關懷度了!
-
Oreo從來不會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品牌信息,餅干有多好吃,只會利用創意跟消費者拉近關系。事實上,任何品牌認為在微博微信上“發布”信息就是內容的話,基本上就是不懂社會化營銷。
-
社會化營銷的消費者旅程,我簡單稱之為3個A(Attract 吸引, Amplify 擴散, Action 喚起行動)。事實上,跟很多人的理解不一樣,社會化營銷不是開帳號發內容等關注等轉發,它的學問一點都不簡單。
-
我每天都在微博微信做實驗,得到啟發,才能領會用戶的習慣喜好,用到客戶的案子里。比如下列的圖,就是通過這幾天的實踐得到的收獲。社會化營銷人,不能空談,必須接近消費者!
-
所有營銷策略,都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為了要做而做的。也因此,品牌不會先要做營銷活動,才去探討目的是什么,這完全是可笑的本末倒置。不要再問那種“我要做微博微信了,KPI應該是什么?”般的愚蠢問題。“為什么你要做微博微信的營銷?”- 你說的答案,就是你要的KPI了。
-
其實品牌營銷最基本的不是設計一個名字或者logo,而是搞清楚品牌給到哪些消費者什么好處,為什么消費者要買你的不買別人的產品。回答好這些問題才去營銷吧!
-
其實,多、快、亂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內容生態,所以廣播信息比不上進準和親和的互動對話來得有效。社會化營銷實在最重要的是跟消費者用心對話,不是發布內容、做創意活動。
-
如果只是發布內容等粉絲評論然后回復,有時間搞搞活動就是社會化營銷,就實在是太天真了。社會化營銷最需要主動搜尋相關度高的用戶,主動去人家空間搭訕聊天,用心經營。前者是傳統思維:發布然后祈禱;后者是數字思維:主動拉近距離。不懂的品牌實在太多了。
-
社會化營銷的核心,就是優秀的用戶體驗。這是從營銷的4P入手,并非從發布內容等人關注開始的。好的用戶體驗,可以增加顧客忠誠度,產生正面口碑,這是付費媒體做不到的。
-
不少品牌,還是以為能夠掌控社會化營銷,要發布品牌信息,搞創意活動,把最重要的主動跟用戶聊天忽略了。很簡單,傳統的操控思維作祟。這些客戶不要找我:1,一定沒多少預算,2,一定追求錯誤的KPI,3,一定沒有效果。
-
歷史上最強大的網絡病毒活動,包括了冰桶挑戰和江南Style,都是因為傳播到了臨界點,產生了現象級的欲罷不能,讓全球的人都知道都參與。所以,達到臨界點是非常重要的,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到了支付的臨界點了,所以銀聯的競爭力已經削弱了。這是營銷人要注意的。
-
品牌建設,不要輸在起跑線。
-
社會化營銷的傳播路徑,真的是難以控制啊!我們一個代言人(貝克漢姆)的威力,引來另一個更強的代言人(維多利亞)的傳播。這種傳播不但毫無先兆,也不知道會在什么平臺引起多少度的更多傳播。所以說,社會化營銷是讓消費者自己塑造品牌的方式。不敢放手也沒有這種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