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營銷的兩種可能性
企業在營銷時,有的可以主導創造事件,有的只能借力進行事件營銷。劉翔在最高點的時候,身上有33個品牌,請問你記住了誰?最后告別體壇,人們記住了耐克,因為耐克對劉翔不離不棄,它的偉大體、劉翔的告別體,全部成為經典。
在借力事件營銷的時候,一定要非常清楚:你的品牌跟你所借力的事件,到底在哪個點上發生了高度的共鳴?一個企業傳播的主導者,如果沒有想明白你的主題到底在哪個點上,應該和什么樣的品牌資源發生共鳴,請不要埋怨別人占了你的便宜。
幾大誤區
事件營銷的一大誤區就是追求轟動感。比如國貿的比基尼女郎,思路手段惡俗。真正能夠成為網絡大熱詞的,都是人們值得琢磨的事情。像曾經出現的凡客體,像“重要事情說三遍”,耐人尋味。
另一誤區是四兩撥千斤。中國人總認為事件營銷就一定得花錢少。其實,事件營銷不是單獨一個創意起作用,不是一個平行于廣告公關和活動的傳播手段,而是一個持續性的傳播戰略。僅僅有四兩撥千斤的創意不夠,背后要有強大的執行支撐。
現在的 社會化媒體營銷專家言必稱爆款,爆款思路是需要的,解決消費痛點的極致單品是有可能的,但企業不可能僅僅靠爆款支撐運營。企業進行事件營銷,背后往往有一個縱深戰略設計。營銷是一個斧子的縱切面,擊中消費者的刃要足夠薄、足夠尖,上面背卻要足夠厚,整體的體量要足夠重。在傳播時,切入消費者的點要足夠聚焦,后期配套傳播的咨詢量和投入的傳播資源要足夠豐富,這樣才能把一個點打透,在消費者的心智之中真正留下印痕。所謂定位,按特勞特的觀點,是“按到你的肉里去”,這才能真正浸入消費者的心智,產生共鳴。
做好事件營銷的幾個維度
作為一個孤立的戰術,事件營銷的效果很難評估。但作為一個整體的戰略,事件營銷的效果一定好于傳統的營銷。事件營銷的潛臺詞是事件,這樣才能實現差異化。要慎重對待選擇事件的幾個維度。
首先,時效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事件營銷的成敗。是不是用更及時的反應、更棒的創新推出了事件營銷。
其次,相關負責人的主觀判斷力非常關鍵。都說企業家不要做拍腦袋決策,但有趣的是,相當多的創業家需要鍛煉自己拍腦袋決策的能力。當資源和時間都非常有限的時候,直覺非常重要。很多創業成功的人都是該行業的重度從業者,知道消費者的極致體驗,然后去滿足。別奢談客觀判斷、分析整理,在現實生活中,這往往是不現實的。
第三,團隊的執行力是實現事件營銷的重要保障。寧要神一樣的對手,不要豬一樣的隊友。言必行、行必果,是團隊執行力非常重要的特征。團隊執行力就是你吩咐了的事能被領悟,并且能夠被做到。
第四,傳播目標在事件中的切入。重點是傳播目標是否被量化。多少轉載率、多少贊,重要嗎?即便傳播目標不一定被量化,但至少要相對具體。
第五,成功的事件營銷,看的是是否對傳播目標產生預期的推動力。任何傳播都可以用事件來驅動,進而形成事件營銷的傳播習慣。我很尊重耐克,它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地去發現事件、使用事件、營銷事件、傳播事件。比如劉翔退賽,事先絕對沒想到。耐克的反應速度很快,很好地傳達了“愛運動,雖然他傷了你的心”這樣一種概念,成為傳播史上永恒的經典。大家都想利用社會化媒體傳播,但前提是要盡量建立自己的團隊。要快速反應,要站到甲方角度充分理解意圖,代 理公司往往做不到。耐克就有自己的社會化媒體營銷團隊,所以才能出現各種卓絕的創意。
沒法借助事件時,我們可以自己創造事件。安踏進軍兒童市場時,定下網絡傳播的核心訴求是“爸爸,請你每天提前回家1小時”,傳播后引發社會受眾共鳴。以親子陪伴為出發點,提高受眾對品牌的認同度和黏度,這樣的營銷方案花費不高,但效果很好,甚至百度百科自動生成了一個“爸爸提前回家一小時”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