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是廣告的靈魂,是將廣告賦予精神與生命的活動。”從事廣告行業的人不知是否還認同這句老話。
在我們采訪過的許多廣告人和營銷人那里,時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關鍵是有好的創意”,無論當時采訪對象所指的是廣告、還是營銷活動、還是病毒視頻、還是其他。
可是往往令大家頭疼的地方也在于此,有時候好的創意好比空中樓閣,可遇而不可求。有時你想破頭也未必能想出一個好創意來,可是一回頭、抽根煙、聊個天,創意突然就產生了!而實際上,創意的來源遠不止一根煙的功夫那么簡單。更多時候,創意來自于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和洞察,還有對任何新鮮事物的體驗以及集體的智慧。(注:以下嘉賓均為第六屆4A金印獎評委,按采訪時間順序排列。)
徐克瑄
北京電通廣告有限公司執行創意總監
一位在創意世界游走了20年的創意人。
創意標簽
如何理解創意:在廣告圈做創意,不要為了創意而創意。首先,創意源自生活,受生活啟發的創意就容易產生亮點。其次,創意要有想象力。這是創意最重要的兩個元素。
如何理解“山寨”創意:判斷一個創意是不是抄襲,主要是看這個創意的源頭,是不是用了和別人一樣的元素,用的是不是恰當。同一個元素,用在不同品類的產品身上,或者換一種方式表達,就不叫抄襲。
創意趨勢
廣告創意跟電影一樣,電影里哪些元素比較好,也可以套用在廣告上面。目前看到的好的創意趨勢有三點:
一是說故事的方法比較特別,有自己的觀點,這樣會容易引起更多人關注。
二是創意的呈現形式要有整體感。除了畫面要有吸引力之外,文字還要有張力,兩者結合才會被大家欣賞。
三是強調做創意不要為了創意而創意,要搞明白為什么做這個創意,做創意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比如賣電腦,過去消費者覺得速度不夠快,現在通過廣告告訴他們電腦的速度很快,這就是解決問題。
舉一個最近在臺灣推出的一種營養米的廣告。在臺灣,為提倡健康生活,提倡把糙米和普通大米放在一起煮。在過去,家庭主婦很為之頭疼,因為兩者煮在一起不好吃,但是想要健康就要忍受它的不好吃。于是,這種營養米就找到了有趣的方式去講故事:家庭主婦過去想讓家人健康,就把兩種米煮在一起,但是不好吃,得不到老公和孩子的肯定,于是哀嘆“自己的命運怎么這么悲苦”。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了這種營養米,既入口又有營養,于是命運終于改變了。整個故事用一種幽默的方式來表達,并讓消費者了解到,這個產品可以幫助消費者或者有問題的這群人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在健康和美味之間找到平衡點。
要經常體驗生活
創意人不能為了創意而創意,所以要經常去體驗生活,去做自己沒有體驗過的事情,要去嘗試。比如,我除了喜歡音樂,還喜歡看有魔幻色彩的書籍,以及歷史書籍。
創意人要培養自己的好習慣,比如當發現自己對一些事情有興趣的時候,要主動挖掘這個事情的創意的源頭在哪里,這樣當需要創意的時候,就容易觸類旁通。比如,如果你是一位資淺的文案,需要做一個奔馳或者寶馬車的創意,但是你沒有坐過最高檔的奔馳或者寶馬,也沒有開過,怎么辦呢?也許你不懂車,但你喜歡喝高檔紅酒,那你就可以去揣摩這些要求好品味的人們心里的想法是什么,觸類旁通。
再比如,去餐廳吃到美味的食品,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覺。那么當你做餐廳的廣告或者食品的廣告時,就可以回想當初最好吃的東西那一瞬間的感覺,無論是視覺還是文字都會產生聯想,創意就產生了。
林小琪
麥肯光明上海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創意官
一個稱自己的管理風格就是“沒風格”的創意人兼管理人。
創意標簽
如何理解創意:創意用簡單的方法來講,就是用新的組合使舊的元素給人驚喜。
心中的好創意:創意有很多標準,原創、達到客戶目標、是否能解決問題,以及在類別中有沒有突破性顛覆性的想法,但說到底最基本的就是要不同。不同說起來簡單但做到卻很難,不同是所有其他標準的前提,不是想到應該是怎么樣就可以,創意應該是讓人意想不到的。
創意從何而來:創意并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專業人員要勤奮、要有好的心態、精益求精的態度,有向最好的創意進行自我挑戰的追求。當然在這之前需要有策略、有方向。
心胸要打開
做創意的人一定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在廣告公司,參與創意的人往往有很多,比如媒介、策略、甚至廣告主,都會參與創意的討論。所以要虛心聽別人的意見,并且要懂得消化別人的意見,然后去豐富自己的創意。即便這個創意最初不是自己的,也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它做好。要牢記創意畢竟是一個團隊的工作。當一個作品誕生后,功勞不會只屬于一個文案或一個美術設計,而是屬于大家。
新媒體的加入對創意的影響
其實新媒體的加入不是今天才開始的,一直都在發生。從只有平面到廣播和電視出現,新媒體加入之后,創意手法和內容一定會有所改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創意的思維,比如我們會考慮到觀眾觀看媒體時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等,并從技術層面進行調整,但是對創意的根本性變化卻很少,因為創意的本質是內容,而內容受媒介的影響并不那么直接和明顯。
創意有趨勢嗎
所謂趨勢并不是說最近流行的無厘頭之類,這是潮流,而非趨勢,潮流沒有指標性,而趨勢有,因為趨勢是前瞻性的,有洞察的。
創意的趨勢和社會的趨勢是結合在一起的,這個趨勢和社會上人的消費習慣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比如社會趨向人口老齡化之后,人的行為會發生變化。趨勢很難簡單地總結出來,根據我今年擔任中國4A金印獎評委,以及過去擔任評委的經驗,我認為有關人性創意訴求是永遠受人們喜愛的,也就是回歸人性。
不同階段不同充電方法
可以說,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充電方法。充電這個概念,在我年輕的時候確實存在,當時很有激情,特別想知道前輩們有沒有好的方法(去做創意),甚至聽說一個很牛的前輩一直選擇走路上班,因為走路能看到最多的風景,我也開始走路上班。同時,我會看很多專業類的“充電”書籍和電影,對個人來說確實有用。有時候原本不喜歡的電影或書籍,看過之后發現很喜歡。因此,年輕的時候,不要輕率地說“不喜歡、不合適我”,要像一個海綿。
現在我不會再強迫自己看不喜歡的東西,一般意義上的“充電”對我來說可能不存在了,因為沒有再刻意讓自己吸收什么知識,而是更多地跟隨自己的興趣。比如說我一直都對文字著迷,近來很喜歡看二、三十年代的書籍,最近看了一本林語堂的書,因為他中、英文都非常棒,我會把他的中、英文版本對比著看每個單詞的使用。也曾經很喜歡電影《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在大街上碰到它的劇本,也會買下來看——現在更為隨意,依自己的愛好而行。
張映晨
DDB China Group創意群總監
雖然年輕,但是在數字營銷、互動創意領域顯然已經是個“老人”。
創意標簽
如何理解創意:創意就是創意,沒法解釋。
心中的好創意:好創意的特質之一就是能像周杰倫的歌一樣,能夠影響很多人,能讓很多人不停地傳唱,而且還能幫周董賺進很多錢。
喜歡的創意環境:自由自在、尊重自己、尊重專業的環境。
推薦書目:最近正好有一本要推出中文版的書,我在幫他們想中文名稱,英文原名叫做“How To Do Better Creative Work”,不管你是傳統還是互動,資淺還是資深,都適合參考。作者深入淺出地從各個角度看廣告創意,并簡單精準地點到我們常碰到的問題。
做得多不如做得巧
我們在今年參選作品看到,創意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注重數字行銷。我們也看到很多好作品,但也看到一些作品,就在數字行銷上什么都做——微博、社交網站、電子商城等等什么都具備,但是沒有一個特別出色,因為很難看到這個營銷方案與品牌有什么切身關系,換個牌子,準備一樣的錢,大家都能做一樣的事。
千萬不要變成數字包圍行銷
就像幾年前的整合行銷一樣,花很多錢,把一個相同的執行放在不同頻道上,試圖去包圍消費者,用錢砸消費者。現在這種情況在數字行銷領域重蹈覆轍,有些案例只是換了一個數字的環境砸錢包圍消費者。好創意不是什么都做,不是用數量轟炸客戶,要很顛覆,很清楚,很直接,才能在眾多廣告中出彩。
創意就像慢跑
跑過3000米、5000米的人都理解,那是一種煎熬。開心的就是當你跑完全程后,全身精神被釋放出來的那種感覺。
做廣告創意就是一個溝通與說服的過程,這個過程就像跑慢跑,有些煎熬,有時辛苦,有時無趣,并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靈光一現就有了創意。因為廣告創意是為了商業設計的創意,目的是為了促銷、營利或者宣揚品牌,其背后有很強大的目的性。做創意前需要先了解產品怎么樣,面臨什么困境,需要怎么定位,期間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當然最開心的就是創意出街后收到消費者很大的回響。
其實廣告創意和品牌的關系有點像經紀人和藝人的關系,讓他更有名,讓他更有價值,讓他變得更牛。藝人有時候也會有情緒,也會不講道理,但經紀人就要懂得協助他、提醒他。
吳凡
上海盛世長城國際廣告執行創意總監
從小就喜歡美術并立志做廣告,對身邊事物永遠保有一顆好奇心的資深創意人。
創意標簽
如何理解創意:創意就是一個新的方法,是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東西,永遠要跟別人不同。
喜歡的創意環境:好的創意是開心聊出來的,心情氛圍會影響創意產出,人跟人的氣氛才是關鍵。
推薦書目:《讀者》、青年文摘,里面有很多很好的故事。當然也要看很多設計類雜志。在當前信仰缺失的大環境下,還需要修身養性,從好的方面去影響別人。
如何賣創意:廣告創意和純藝術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有一個基準,就像建筑物要打好根基才能一層一層往上建。如果創意跟這個品牌的市場方向很吻合,賣得就比較容易,這是做創意之初就要搞清楚的原點。
好創意要具備三點特質
第一要有懸念,讓別人有興趣想搞清楚它是什么東西。
第二要有內容,也要有內涵,讓別人看完這個創意,會去消化、去思考、去琢磨。
第三要有傳染性,讓人希望能跟別人分享并傳播出去。有話題性的創意就會帶來免費的公關。無論是傳統的創意還是網絡營銷創意,都應該有這個特質。
這次4A金印獎平面類廣告的遺憾之處就是沒有很大的突破性,只有一兩件比較突出。比如新秀麗旅行箱的“天堂與地獄”,從創意到執行,都非常棒。因為從來沒有一個賣皮箱的廣告是這樣思考的:人在享受,箱子在下面卻在受各種虐待。而且里面用了擬人的手法,很有趣。
還有一個驚喜就是臺灣的某個營養米品牌的廣告,講了一個很生活的故事,從執行、音樂、講故事的節奏感、夸張手法的運用都很到位,真正做到了深入洞察消費者并使之產生共鳴。
創意就是開心地滾雪球
我常常希望做一些開心的廣告,因為對于消費者來講,開心的廣告能夠改變他們的情緒。比如今年為碧浪做的一個戶外“去漬樂趣”的廣告。在戶外搭建了一個五層樓高的巨大T恤,把游戲手柄改裝成調料瓶和碧浪洗衣液。于是去漬體驗就變成一場戶外游戲,有人潑灑污漬,有人用碧浪去漬,人們都享受到碧浪去漬帶來的快樂。
其實,一個好的創意出現可能會有一剎那找到解決方案的時候,但是其實之前已經有很多鋪墊。就像滾雪球一樣,從有一點雪開始去滾它,才會變成一個大雪球。很多創意,是建立在許多觀察和對消費者了解的基礎上的。最后都是看創意人對消費者的洞察有多深。
想不出創意怎么辦?
太緊張或者不開心的時候是想不到好創意的。所以想不出創意的時候要轉移注意力,換換姿勢、換換環境、跟家人聊聊天等等。
許多年輕的創意人喜歡拖延時間,越往后拖壓力越大,就更想不到好創意了。有時候他們沒有想清楚,想深入,只停留在表面,做出來的創意就很重復。有些創意人在需要做創意的時候才去翻閱一些作品集,卻沒有搞清楚創意的源頭在哪里,思考的中心點在哪里,結果就變成抄襲。所以做創意的時候,一定要懂得跟消費群怎么溝通,看他們怎么生活。
好的創意人一定對每一件事情都保有好奇心,或者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兩者兼顧就更好。
賴致宇
BBDO天聯廣告公司執行創意總監
身在廣告世家(家族中有十一位成員是廣告公司的人,父親是臺灣第一代廣告人)、英文專業畢業、卻自愿踏進廣告行業的另類創意人。
創意標簽
如何理解創意:以前沒有的東西才叫創意。并不是指元素一定要創新,因為重新創造出一個東西是很少的,兩種老的元素或者事物的重新結合,也可以叫做創意,而且大部分創意都是這樣。
心中的好創意:第一是新的,別人沒有看過。第二比較有趣。有趣的方式有很多種,并不一定讓別人笑,而是要讓消費者有感覺。
創意來源:只有一種方式,就是認真坐下來,用心去動腦筋,創意就會流出來。曾經白天想多了,晚上一直做夢,第二天醒來記得兩個夢境,挺好的創意就出來了(挺爽!)。
推薦書目:有本廣告人寫的小說,英文版名字叫《99歐元》,臺灣版叫《臺幣250》。講述的是一位痛恨廣告行業的廣告人,為了讓老板炒自己魷魚好拿到一筆可觀的遣散費,就亂寫創意,結果卻得到客戶和老板的認可。雖然很好笑,但也發人深省。
寬松的環境更容易出好創意
我看到很多來自臺灣的很清新的作品。看得出來,畢竟臺灣客戶的負擔比較少,不用承擔很多任務,所以在寬松的環境下能做出很多好的創意。在大陸這邊,整個大環境有一定的約束,因為客戶比較喜歡做測試,使得很多很好的創意不能發揮出來。
做測試的結果就是,雖然消費者對這個廣告有印象,但是并不一定喜歡它。所以看到很多大陸的廣告都是很類似的,一定是上班族,或者一定是很開心之類,一點怪一點的元素都不能有。希望在大陸能看到有創意的作品,而不是能夠通過測試的作品。
創意人是幸福的
與其他很多工作相比,創意會有趣很多。而在廣告創意這個行業,圈里的人都比較輕松快樂,也很好玩。創意的魅力就在于,一旦創意誕生了,它就會存在,并且會引發穿越時空的心電感應,讓更多人接收到這個創意,或者刺激到他們的腦部神經。創意產生的能量能通過一種方式去影響到一些人,這種感覺很好。
創意人總比別人敏感一些,我認為對生活、對細節比較敏感的人會比別人幸福,因為他們會空出自己的心去感受很多東西。比如吃一塊蛋糕,吃進去會比別人感覺到雙倍的好吃,不是很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