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舊倉庫里,陽光由窗口逆著打下,三、四個男女模特各自佇立,構成群像,李宇春靜靜地站在最中間,比劃出一個歡迎的手勢“生于1984,我們是凡客。”
從韓寒王珞丹的“凡客體”,到黃曉明的“非演技派”,這一次,凡客誠品創始人兼CEO陳年選中的李宇春讓業界不 少人捏了一把汗。
在李宇春登上無數路牌的同時,關于這家中國服裝B2C網站的上市話題,在多番起伏后再次搬上臺面。互聯網型牌定制男裝CEO黃岳南對李宇春代言表示不解,如果要上市,前期一般企業必然通過減少營銷支出、調整當季盈利做準備,“這時候高價請代言人,真是不好判斷。”
更多的疑問則來自,陳年的“凡客體”營銷方式為何選擇個性和受眾鮮明的李宇春?所謂的文化認同會不會取得預期效果?傳播率能否最終轉換成公司訂單量?
為什么是李宇春?
“我們看了拍攝,但不是很滿意,”凡客誠品副總裁楊芳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楊芳主管公司的品牌營銷,也全程參與了代言人的選定及拍攝工作,“因為不夠張力,不夠那種……1984的感覺。”
尋找新代言人的工作是在2011年初正式展開的,凡客誠品直奔天娛公司藝人部,找到一位姓胡的主管,指名要李宇春,經過幾輪溝通,最終于年中確定合作。
凡客稱,李宇春正是理想中的代言人,“青春活力、自信冷靜、勇于表達、一直堅持自我風格……”每個明星身上都有不同的特質,作為一名藝人,李宇春身上的元素構成也被一一解析出來。“但她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藝人,其符號意義大于娛樂意義,”楊芳解釋道,“她是票選出來的,可以說是首次大眾選出的偶像。本來只是一個普通人,因為時代的際遇,個性得到凸顯。”
與韓寒、王珞丹的“凡客體”、黃曉明的“挺住體”一樣,凡客為李宇春專門定制了“生于1984”宣言。
“李宇春出身在1984年,那一年發生了很多事,喬布斯發布Mac,鄧小平去了深圳,王石創立萬科,張瑞敏創立海爾,柳傳志創立聯想,許海峰奪得射擊金牌、打破了我國在奧運會金牌榜上‘零’的記錄……甚至,有一本很有名的反烏托邦小說你知不知道?奧威爾的《1984》……”凡客的公關人員眼睛也不眨,一口氣背出了許多發生在1984的故事。
這些只是九牛一毛,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凡客內部營銷資料上,僅“1984年相關文化素材”一章就打印了11頁A4紙,事無巨細地羅列了從政治經濟到科技文化領域的相關事件,甚至關注到了麥克·杰克遜在當年獲得了全美音樂獎八項大獎、以及電視劇《紅樓夢》正式開機。
“1984年意味著變革、顛覆,凡客倡導這種精神。把李宇春這樣一個符號性的人物放到時代大背景里,會很有意思。”楊芳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在凡客的內部營銷素材中,有專門的“80年成長起來的一代”及“90后消費觀”分析案,凡客的公關人員毫不諱言,針對的正是公司的目標消費群體,“目前凡客的用戶超過30%是90后,余下以80后居多。李宇春及1984年前后出身的一代人,現在都有27、28歲,他們開始影響社會,成了社會主流人群,凡客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同。”
“如果說韓寒、王珞丹、黃曉明的主題都還是內心獨白,強調個體‘我是凡客’的話,那么隨著公司這一年的成長、規模及用戶數急速擴張,李宇春的代言已經需要強調這個群體‘我們’。”
直到進入拍攝現場,楊芳和工作人員才對李宇春講述了“生于1984”這一構想,“她比我們想象中更快理解這個主題……1984是什么姿勢?李宇春說她的理解是‘我就是我’。然后我們重新拍攝,漸漸地她的情緒和張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