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基層一線的營銷工作難的是在銷量上做到規模,而高層營銷管理工作之難是將銷量做到規模后持續下去,常盛不衰。太多企業在市場銷量做到一定規模后卻頃刻間猝死,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是投入沒有得到收獲,從營銷管理的角度來看是戰地的痛失。如何在產品做到一定市場規模后鞏固經營成果并擴大經營成果,成為高層營銷管理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
出診專家:
中國營銷管理學院特聘客座教授 楊永華
營銷策略和方法轉換
營銷管理者必須把銷量做到規模之后進行市場營銷策略和方法轉換,明確企業在這些市場的核心工作是強化企業利潤收獲,借助銷量勢能來完成企業的階段性的利潤收獲。強化利潤的手段可以有三種策略:減少人工費用,讓這些市場的人員重新調整到其它市場工作;減少投入費用,加大對經銷商的日常工作管理,如送貨及時,自主開發網點,加大通路上的存貨量等等,以期讓做到的規模銷量持續更長時間;強化產品組合,豐富產品品項,讓客戶利用銷量規模帶來的網點數量規模、通路接貨量規模、鋪貨推廣的易接受度等資源和優勢,強化市場的銷量規模穩定。通過上述工作,延長企業的少投入多產出收益時間周期。
強化市場營銷資源的管理
企業做到銷量規模是一種經營成果,如何保證這種經營成果的最大化,主要靠營銷管理。因為,經營是尋找增量,管理是確保增量的存量,即管理是為了確保經營成果的最大化。
沒有管理的銷量規模本身就是一種風險,對這一點的忽視也是許多企業丟失銷量規模市場的主要原因,這是營銷管理失敗的一個通病。所以,要想讓銷量做到規模的市場能夠穩定、健康、持續,營銷管理者必須對這些市場的產品、價格、通路、促銷、經銷商、營銷人員及其工作強化管理。
構筑營銷的核心競爭力
銷量做到規模之后,不少企業竭澤而漁,把銷量進行到底,結果導致大批銷量做到規模的市場因“短視性營銷”而失敗。因此在銷量起來之后構筑核心競爭力勢在必行。
首先要做到戰略性品牌建設的營銷工作推進。提出戰略性品牌建設,很多企業卻不以為然,因為已經成領導或強勢品牌的企業認為此舉是多余。但現實中,不是百分之百的消費者、銷售商都接收認可你的品牌,中國品牌企業中尚沒有一家企業的品牌傳到“無人不知,無不不曉”的強大品牌階段。另外,中小企業更是“苦顏”相對,因為他們認為做品牌是“富人”的事,與自己無干,這種品牌“漠然癥”者和“恐懼癥”者,沒有認識到無論多么高明的專家、教授都是從啞啞學語開始的,無論怎么強大的品牌,都是從一個符號開始,因為品牌是積累起來的,值得提醒的是,中小企業的品牌建設必須從銷量做到規模之后的營銷工作做起,可建立自己的區域品牌,否則,既會造成銷量做到規模的市場丟失,又會為企業的“短命”埋下禍根。
其次是做到消費引導,產品領跑。“ 行業巨頭企業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是市場游戲規則的設定者。”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另外,凡是做大、做強的健康企業首先都是消費引導,產品領路的企業,而企業做到行業的巨頭之后,沒有履行“消費引導,產品領跑”的“大哥”職責,導致企業“人仰馬翻”的案例舉不勝舉。而無論是大企業或者是中小企業,在做到銷量規模后,都必須在一定的范圍內做到“消費引導,產品領跑”,否則,絕難逃銷量做到規模之后的市場出現“荊州之失”的局面,沒能做到消費引導,產品領跑的規模銷量市場也必然會出現后來者居上的另一種局面。
怎么樣做到“消費引導,產品領跑”呢?一是銷量做到規模的市場營銷工作轉型,從關注競品通路銷量提升到關注消費,研究消費;二是依據消費變化的趨勢,做到創新產品,不斷地對銷量做到規模的市場完善產品結構和產品組合;三是做到標桿性產品領跑的同時構筑自己產品的核心優勢,建立應對競品的進攻的核心競爭力。
最后是設定市場競爭的游戲規則,建立參與市場競爭的門檻,把對手拒之門外。競爭中的常勝將軍是競爭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最難切入的市場是有競爭門檻的市場,無論哪個行業、哪個層面的企業,在銷量做到規模以后的市場中都能夠設定市場競爭的游戲規則,并要建立市場競爭門檻的能力。所以,企業在銷量做到規模的市場必須全面強化營銷戰略能力,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避免銷量起來之后猝死
- 上一篇 > 成功銷售要每天交四個朋友
- 下一篇 > 客戶輕視你然后才能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