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銷量的多因素系統是企業銷售促進的常態,只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所選擇的因素不一樣。基于銷量突破的多因素決策技術模型是我們可以借用的專業性技術工具,將增加所有企業在多因素導入時的科學決策的能力。
2005年11月25日,蘋果的iPod Nano數碼隨身聽成為了亞馬遜網站上最暢銷的電子產品之一。由于消費者大量購買圣誕禮物,一些型號的iPod Nano在亞馬遜網站上甚至脫銷。借助iPod,蘋果正成為IT業“速度之王”,2005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由于iPod銷售額的大幅度增長以及Macintosh計算機的熱銷,蘋果第四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300%以上。銷售促進永遠是玩轉4P理論的魔方,4P理論的價值就是所有的關于銷量突破的所謂方法和手段都只是在它的基礎上的變化而已,當然實踐的價值則是在理論的基礎上不斷的找到各種能夠獲得理論認可的分析方法和決策依據。
下面,我們將用一些具體的案例來分析這樣的一種思想。
蘋果是以設計和用戶體驗為戰略的公司。在習慣了簡單的4P組合進行營銷的年代,很多新的概念讓人顧不上再思考就被別人拋到了后面,但實際上,就算是蘋果的體驗式的營銷也不過是對營銷組合的進一步的解讀。對消費習慣和文化的再認識以及對更多的產品趨勢的判斷是現代營銷需要真正系統思考傳統的營銷根本。蘋果的成功增加了對產品趨勢內涵的掌握,是一種基于營銷戰略的成功。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基于銷量的多因素突破的核心思想是:對傳統的營銷4P要有系統的理解,并能夠從更多更復雜的角度來再思考,就像我們所看到的4C、4R和營銷變革管理的9個要素的提出,都是適應多因素的思考而得出的新的營銷理論。這樣的營銷理論就是一個不斷增加企業多因素內涵的思想基礎,在上面所講的蘋果的案例中,Pod Nano數碼隨身聽就不僅僅是一個對產品要素的簡單的成功,而是基于消費文化趨勢的洞察后的結果,是對消費者的消費規律的把握后的覺醒。是“產品,趨勢,反映,共贏”等多個營銷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這樣的思想在我們的具體的企業實踐中是很難把握的,我們更希望在策略的研究中對這樣的一個理論問題有個新的發現。
基于銷量的多因素系統是企業銷售促進的常態,只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所選擇的因素不一樣。
以聯想為例,從《聯想為什么》的出版到《聯想局》的出版,聯想跨越了20年。
聯想的研究價值是因為其提出的“貿——工——科”的戰略路徑說出了大多數中國企業的戰略秘密,“貿”字當先,聯想始終與顧客管理密切相關。
在基于銷量的具體的策略研究中,我們發現聯想的做法基本上可以分為下面的四個階段:
1.海量分銷階段:有人的地方就有聯想,這是聯想獲得中國市場銷售量第一的最根本性的原因。在大量的經銷商的合作中,聯想電腦獲得了中國用戶的肯定。
2.大顧客服務階段:有點政府背景的聯想自然不會讓中國的大客戶都讓國外的公司拿去,大客戶的采購是有其本身的特點的,往往是發現容易,維持不易。
3.增值服務的階段:讓已經合作過的顧客進一步的購買聯想的產品和服務是在競爭日益復雜的環境中,聯想所采取的更好的戰略。
4.優化顧客的階段:聯想的中小客戶戰略的提出是對顧客管理的一個最大的考驗和挑戰,在當今這個以顧客優勢為最大的經營秘訣的市場中,對大量的不確定性和不忠誠的顧客進行必要的區分和整合是現代顧客管理的最大課題。
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找到這樣的一個基本脈絡:多因素的營銷系統一直就是聯想的策略,但隨著公司發展的階段不同,聯想所采取的側重點的選擇上會有所不同,在初期,是以小型的客戶為主的營銷模式,在有一定的規模后,就采取小型客戶和大客戶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銷量,隨著聯想發展的深入以及競爭的進一步的加劇,聯想在實現銷量方面面對來自戴爾的強烈阻擊,在中國,戴爾公司就擁有幾十萬個優質的中小型企業客戶,而聯想這方面則是落在了后面。由于市場上個人電腦的競爭已經從渠道的競爭發展到中小型企業客戶的爭奪上,誰在這方面做得好,誰就在這樣的市場上占有優勢,聯想的多因素的銷量模型中,對中國中小型客戶的發展已經占有越來越重要的比重。
從聯想的分析中,我們所看到的多因素的系統是聯想隨著市場的發展而不斷做出的選擇,也是在競爭的外部環境中,從競爭者的多因素系統的完善中找到自己的機會,所以,一個企業的基于銷量的多因素系統是個不斷完善的產物,是個不斷發現和創新的過程,只是企業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選擇而已。
回歸營銷的原點,4P理論仍是企業建立多因素銷售系統的基礎點,是企業進行多因素選擇和規劃的主要依據,系統是個戰略思維,在具體的策略上,就像本文一樣,可以在具體的策略選擇上找到一種進行規劃多因素的分析工具,通過這樣的分析工具中,我們營銷決策將會更加正確,多因素所帶來的銷量突破將更加現實。
突破銷量的操作工具
- 上一篇 > 興趣—促成客戶簽約的致勝法寶
- 下一篇 > 如何帶好業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