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德:“混搭”下的產業升級
近幾年,中國家具行業興起了一股股“混搭”風。但仔細分辨后你會發現,很多家具企業不是在“混搭”,而是在“混帳”:僅僅只是把“混搭”作為一個純粹的營銷概念,或者說營銷噱頭,乃至很多家具賣場的銷售人員開口閉口就是“混搭”,以為“混搭”就是混亂搭配。
不過,也還是有對“混搭”一點都不“混帳”的企業,不僅形神兼備把“混搭”演繹進家具產品、家具企業,甚至演繹進了產業,讓傳統產業升級找到一條新的途徑。它就是中國家居布藝的隱形冠軍、中國布藝家具的領導品牌—廣東志達集團旗下的羅蘭德家具。
風格“混搭”:后現代與新古典
僅僅是“現代”前面“混”一個“后”,“古典”里面“混”一個“新”,就已讓人有點感覺跟不上概念潮流了。然而,走進志達集團,你會發現其旗下主打“后現代與新古典混搭”的羅蘭德家具更“混”,“現代”里不僅要有“后”,“古典”里要有“新”,而且“后現代”還要與“新古典”攪在一起,概念都這么繁而又繁,風格上怎么能讓人賞心悅目呢?
面對詰難,羅蘭德家具總經理吳慶朝說:“皮草與薄紗、晚裝與牛仔、男裝與女裝混著穿,就好比周杰倫、后弦的古詞今調可以混著欣賞一樣,這就是混搭。而羅蘭德是后現代與新古典混搭,既有后現代主義基于日常生活化的解構性,又有新古典主義基于古典神韻基礎上的現代創新性。一張沙發,如果能夠將現代與古典、中式與西洋等對立元素巧妙地融入進來,既有典雅神韻,又考慮人性化需求,既摒棄了過于復雜的機理和裝飾,又附加了一些現代材質和工藝,那么我們就可以說,這是一張后現代與新古典混搭的沙發。”
上帝死了,還有人,還可以自救,這是現代主義的基本話式。而在后現代主義者眼里,上帝死了,人也死了,意義、秩序、層級等都消解了。“這種后現代主義運用到商業產品設計中就是,原有的主題、規則、中心等不見了,而代之以隨意拼湊性、機動組合性,甚至是叛逆性、顛覆性。但這種顛覆性跟純粹的破壞性不同,畢竟它首先是現代性的、建構性的,其次才是破壞性的,總體是一種破中有立的風格。”佛山家具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高洪斌說。羅蘭德家具就誕生于這種社會語境、商業語境中,有著后現代主義人性化、隨意化、簡約化甚至是戲劇化的拼接組合特點,可以滿足工業社會小資、白領、知識分子等中薪階層的大眾化需求。
著名管理大師德魯克曾經說過:“企業的唯一目的是創造顧客。”而創造顧客的手段,則是挖掘顧客的潛在需求,并以相應的物質產品滿足這種需求。后現代的文化環境,催生了后現代式的“混搭”潛在需求,這種需求完全以個性化為旨歸,拒絕中規中矩,對羅蘭德提出的要求是,將不同風格、不同材質、不同品位的元素拼湊在同一個產品中,為顧客量身定做。
“很多不同的元素甚至對立元素都可以混搭,但有兩個不能‘混’的地方,一是混搭方向上的人性化,一切以顧客的舒適需求為出發點,二是混搭方法上的協調性與統一性。”吳慶朝說,這兩點規定了羅蘭德材料技術創新必須以潛在市嘗以消費者潛在需求為導向。然而,也正是這兩點“不能混”的規定,給羅蘭德惹來了一些麻煩。
材料“混搭”:皮藝與布藝
從長遠看,消費者對布藝家具的需求將越來越旺盛。然而,受當前消費者消費意識以及布藝材料特點的限制,布藝家具對應的還是一個相對低端的市場,利潤比較低,目前主流家具企業都不敢把賭注壓在這個品類上,只是把它作為一個陪襯性品類。“羅蘭德押寶布藝家具,無疑是這個市場的先鋒,但先鋒有時意味著先烈,當時我們也猶豫過。”吳慶朝說,不過,最后還是堅持下來了。“大多數布藝家具企業都有滿足消費需求的能力,作為新秀,如果羅蘭德起步時僅滿足于此,那么在起步時就輸了一個節拍。品牌營銷的關鍵,一定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因此,與其他布藝家具不同,我們立足于自己引導市場需求能力的煅造,一方面是市場文化把脈力,一方面是材料技術創新支撐力,這敲是我們的強項。”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如果能把蘿卜與青菜的優點集納起來,做成一種混合性產品,可能就會“人人都愛”。皮家具上檔次,耐用,不容易過時,好打理,但皮家具透氣性能不好,且顏色不夠多樣化,這敲是布藝家具的優點—時尚溫馨,透氣性好,可拆選,于是,羅蘭德高貴不失典雅的皮布沙發就應運而生了:它有皮和布的優點,不易拆洗的后背及扶手用的是環保皮,而其他與人體接觸又易拆洗的地方使用布料。不同布料和皮搭配,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視覺效果。皮布沙發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扶手與坐墊、靠墊不是一樣的顏色,是同一種色系,可以隨意清洗,不用擔心清洗后顏色不一致,相當實用。在家擺放一套皮布沙發,既有皮沙發的檔次,又不失溫馨感覺。
然而,皮布結合技術在家具行業似乎已經很普遍了,羅蘭德的原創性表現在哪里呢?“羅蘭德把布做成皮有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把布做成皮的質感;第二個階段是把布做成皮的性能,不僅有透氣性,而且像皮一樣防水,手感也好,看起來比較高檔;第三個階段就是把布做成比皮還好的產品,既有布的優點又有皮的優點,這是我們的最高境界。”吳慶朝說,“我們用韓國整容美容的面膜工藝進行表面處理,就跟做美容一樣,所以布有皮的質感。”
產品“混搭”:家具與家居
需求“無厭”,“混搭”不止。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家具市場的消費行為更加個性化、便捷化和一體化,與之相適應,家具產品日益“混搭”到家居飾品、廚房、衛浴乃至室內整體設計中,形成“大家居”或“整體家居”,許多家具企業紛紛涉足這個領域。
然而,有關專家認為,整體家居概念的落地,需要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的支持。硬件指的是整體家居展示場,目前志達集團擁有這樣的展示場200多家。軟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整體創意和設計能力,不僅要充分把握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還能熟練運用、整合家居空間涉及的各種材料、產品造型、色彩及其互補性。“還有一種軟實力,就是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整合力,這方面志達集團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高洪斌認為。
不過,志達集團很早就開始補足自己的短板。志達集團是一個典型的前向一體化企業。所謂前向一體化,指的是企業根據市場需要和生產技術的可能條件,利用自己的優勢,把成品進行深加工的戰略。志達集團做家居布藝起家,2000年,率先提出“整體家居配套”概念,不斷整合布藝窗簾、布藝沙發、軟床、床墊等,推出原創家居產品。“目的就是為了發展自己上下游資源的整合能力,以突破傳統的獨立設計與單干的生產模式,將眾多家紡產品以統一的風格進行設計,包括窗簾、窗紗、沙發、床和床上用品、地毯、燈和飾品等,通過整體配套實現產品基因、色彩調和、功能均衡、風格情調等方面的連貫性與一致性,滿足人們家居情感的感性訴求。”吳慶朝說,從提出“整體家居配套”概念至今,志達集團已經完成了由賣產品向賣生活方式的轉變、提升。
“整體家居”作為一種概念性產品,是由許許多多家居產品在設計的穿針引線下“混搭”而成的,主要包括軟裝和硬裝,而家具是軟裝領域的主力產品。“尤其是在當前‘重裝飾、輕裝修’的大環境中,軟裝引導著硬裝的方向,而家具品牌往往是軟裝領域最容易為消費者心智容納的品牌,因此,發展家具事業成為志達集團的戰略選擇,家具品牌也成了帶領志達集團從‘整體家居配套’向‘整體家居’形象過渡的戰略性品牌。”吳慶朝說,“羅蘭德家具,正是這種轉變、提升戰略邏輯發展的結果。如果說,志達集團主要是一個面向家居的行業品牌、中間品牌,那么,羅蘭德則是一個面向消費市場的終端品牌,也是未來志達集團做大做強、志達集團‘整體家居’品牌突圍的‘尖刀品牌’。”
制度“混搭”:市場與組織
目前,志達集團主要有三個品牌,除了定位大眾化的羅蘭德,還有以意大利原創設計定位高端的瑪奇朵,和在工程領域聲勢漸起的方格。這三個品牌都是布藝家具,前兩個是志達集團發展起來的品牌,后一個是通過并購重組而來的品牌,三者在布藝家具市場上相互呼應,幾乎覆蓋了布藝家具市場的各個領域。
“在家具行業,如果真要打產業鏈戰爭,贏家可能是浙江卡森和廣東志達集團,前者做皮藝起家,延伸到皮藝家具,做到了100多億元的規模,而后者是從布藝起家,延伸到布藝家具,做到了50多億元的規模。”高洪斌說,“從資產規模上說,目前兩者都還不是家具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但它們的業務都比較專一,采取相關多元化方式,而不像其他規模更大的家具企業,采取非相關多元化。一般來說,相關多元化有利于企業深度參與未來競爭。”
“其實,志達集團最可怕的恐怕不僅僅是產業鏈優勢,它圍繞產業鏈整合的制度供給優勢更可怕。”廣東凱坤律師事務所首席律師孔令文認為,一般來說,產業鏈整合主要有兩種制度手段,一是市場制度,二是組織制度。選擇哪種手段,取得于兩種制度的交易成本比較。家具是一個市朝程度比較高的行業,也是一個市場監管比較松的行業,稅收不規范,知識產權意識薄弱,抄襲成風,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做大做強的動力,都滿足于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產業鏈整合大多停留于簡單的市場交易、你買我賣上,充其量就是組成個聯盟形式。“這種形式的產業鏈整合,表面上交易成本低,但受市場制度不完善帶來的信息不對稱、機會主義、產品質量無保證等負面影響,交易效率同樣低,品牌很難做大做強,事實上隱性交易成本非常高,只是很多企業感覺不到而已。”而志達集團似乎已經感覺到了,早在2011年年初,就制定“做大家具品牌、做好整體家居”戰略,克服文化、心理等障礙,與方格家具進行重組,將彼此的品牌、生產、推廣、人力等資源進行深度整合。
在一個經營相對保守的行業,企業重組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文化磨合等。但不重組,靠自己累積發展,很多機會就會錯過,企業很難做大做強。志達集團的優勢,就在于它能夠根據自己的戰略,以我為主,在市懲企業兩種制度選擇上做到平衡“混搭”。這種制度“混搭”優勢反饋到羅蘭德身上,讓羅蘭德無論在品牌競爭還是產業鏈競爭中,都能夠“軟硬兼施”,游刃有余。
“羅蘭德的‘混搭’思維及實踐,對于家具行業升級是一種啟示。”羅蘭德營銷總監吳耀武認為,一般來說,家具產業升級的方向是向研發設計和品牌集中,但在目前市場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企業缺乏研發投入與品牌經營的動力,而只是把研發和品牌當成營銷噱頭。“噱頭對于營銷來說也很重要,比如‘混搭’噱頭,我們如果能夠把它深化為生產概念、管理概念、經營概念,而不僅僅是一個營銷概念,那么,我們一定能夠在家具行業‘混搭’出強而大的家具品牌,家具行業的品牌集中度、企業集中度就會有質的提高,產業升級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