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把業務和IT融合成一個統一的整合體,可以創造更高的用戶價值和盈利能力,讓IT支出為企業帶來成倍的回報。
今天,幾乎沒有管理人員會質疑IT技術的重要性。我們相信IT可以促進業務成功。但真正的問題是:企業的組織文化、戰略規劃、業務流程與日常決策是否與他們對IT的信念相一致?現實中的很多公司,通過業務與IT之間的交流,得到的是摩擦而不是效益。
針對上述情況,IBM業務咨詢服務部提出了“融合”的戰略路徑,通過把業務和IT融合成一個統一的整合體,創造更高的用戶價值和盈利能力,讓IT支出為企業帶來成倍的回報。為了實現業務與IT的融合,我們建議企業在以下5個方面采取積極行動。
IT參與并影響業務戰略的制定
大部分企業制定IT戰略時,總是基于既定的業務戰略和運營計劃進行,將IT戰略規劃視為次要的活動,使企業無法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必要的業務創新,導致業務停滯不前甚至落后。
IT不僅是自動處理現有業務流程的基本工具,而且是業務創新的主要驅動因素。企業需要不斷擴展IT技術支持的管理和運營范圍。
企業的IT部門應在業務戰略規劃的最早階段介入,并深入參與到業務戰略規劃的每個階段。通過業務和IT管理人員的相互協作,以確定技術可能在哪些業務領域起到重要作用,或者在業務戰略尚未明確時,識別其中的障礙。
業務與IT部門全面協作
“融合”要求業務與IT部門進行端到端的協作,在分擔責任的同時,分享信息化建設成果。完成這一使命的先決條件是企業必須建立有效的制度,使業務與IT部門形成真正的協作伙伴關系。
在集中式、分散式和聯邦制IT組織模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于聯邦制。在此模型中,核心的IT功能被企業集中管理,而單一的、專業的或者現場服務的職能保留在各自的業務單元中。與前兩個模型相比,聯邦制IT組織模型享有IT資源適度集中又適當分散的雙重優勢,便于企業獲得資源集中的規模優勢,又保持適當的分散以保證反應速度。
領先企業正在用組合管理作為IT投資管理方法。應用組合管理法,企業對IT投資項目的管理不僅體現在項目的開始階段、預算的審批階段,而且貫穿于項目整個生命周期。企業要提前制定應急計劃,以便在某些情況出現時采取事先計劃 好的行動。組合管理法還特別在IT項目控制和管理階段設立多個自查點,允許企業在IT應用正式交付前根據情況變化進行修改,甚至停止正在進行的IT項目,把可能的損失降至最低。
保持IT架構的標準化和靈活性
企業必須重視企業IT架構標準化問題,制定統一的信息技術建設原則和管理政策,確立集團各企業共同遵守的信息技術標準,并采用標準的軟件方法和開發工具。通過信息技術標準化,企業可以獲得多方面的好處,如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日常維護難度、增加IT資產的可重用性以及降低總體擁有成本等。
同時,企業不能忽視保持適當靈活性的重要意義。假設對每個業務部門的需求都實行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可能會無法滿足許多獨特的、通常又是合理的個性化特征,這將導致業務單元以及部門不得不采用例外的處理流程。實際上,因此產生的成本或者代價往往遠高于通過標準化所節約的金錢。
應用業務導向的IT 績效 考核方法
過去,IT部門主要發揮“技術消費品供應商”的作用,只關心IT內部管理運營活動的績效,通常使用“系統正常運行時間”、“處理交易數量”等評測指標。隨著IT成為融合環境中的戰略貢獻者,企業需要全面衡量IT的價值,增加面向業務的評測指標,如 銷售 人員生產效率、客戶保持率、市場份額等。
準確衡量IT的商業價值并不容易,必須借助企業高級主管的支持、精確可用的數據以及與業務績效緊密聯系的多項考核指標,建立真正的績效激勵機制。
企業可以采用平衡積分卡作為一種評測方法,衡量企業在財務、IT管理流程、IT用戶,以及學習與成長4個方面的業績。平衡積分卡可以促使企業的業務和IT部門充分理解企業的戰略目標和實現途徑;可以量化IT對業務的貢獻;可以體現IT服務水平與投入成本之間的關系,從而更有效更準確地衡量IT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