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這輪經濟擴張周期中,擁有醫生或律師等職業學位的專業人員是唯一一個收入經通脹因素調整后出現增加的受教育群體。這不禁讓人更加擔憂,部分美國人收入的提高讓其他人付出了代價。
根據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數據,經通脹因素調整后,來自其他所有受教育群體──包括博士和高中輟學生──的從業人員2007年的收入較2000年均出現了下降。 這份數據不包括2008年的收入情況。
最近的數據再次顯示,長期以來被視為通往中產階級坦途的大學學位已經不再能保證收入每年持續增加。統計數據還表明,盡管2001年以來經濟開始出現擴張,但經濟分化卻日益加深。兩位總統候選人都提出了解決這一不平衡問題的政策。
經濟學家對擁有學士學位的從業人員薪資的下降給出了多種解釋。全球化令藍領和白領職位外流,技術移民加劇了美國職場的競爭。2001年至2007年經濟擴張周期的就業增長弱于90年代末的繁榮時期,因此雇主加薪的壓力也就更小。不斷上升的醫療成本在總體報酬中所占的比例也高于以往。人口普查局的數據考量的是收入,其中不包括雇主為員工繳納的醫療保健支出。
在此次總統大選中,很多美國人都將經濟問題列為他們關注的頭號大事,而工資下降是其中的主要原因。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塔克商學院經濟學教授馬修•斯勞特(Matthew J. Slaughter)說,美國人都是很老到的盯著錢袋子的選民,許多人和他們的家人都清楚這么多年來他們的實際收入沒怎么增加。斯勞特曾任布什政府的經濟學家。
不少民主黨人將外貿視為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并反對簽訂新的貿易協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提出了眾多方案,如提高年收入25萬美元以上勞動者的納稅額,以此彌補對收入較低者的減稅。
他的共和黨競爭對手麥凱恩仍將致力于自由貿易。但他希望變革 失業保險和再教育,以此幫助那些低收入群體。他還認為下調企業所得稅將推動經濟增長和就業。
人口普查局稱,經通脹因素調整后,具有職業學位的從業人員2007年的工資中值為89,602美元,比2000年的87,158美元增長約3%。
而包括大學畢業生和博士學位擁有者在內的其他所有群體的收入則出現下降。經通脹因素調整后,具有學士學位的從業人員2007年的工資中值較2000年下降約3%,為47,240美元。具有碩士學位的從業人員2007年的工資中值較2000年下降約4%,為56,707美元。高中畢業生的工資下降約3%,為28,290美元。
鑒于經濟低迷,美國低收入群體的工資今年難有改觀。2007年的人口普查局收入數據是目前能得到的最新年度數據,當年工資出現增長,而平均失業率處于4.6%的低位。此后,美國的就業崗位減少了約60萬個,失業率已上升到6.1%。
盡管這些數字令人失望,但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還是顯示出了教育的價值。2007年,學士學位擁有者的收入中值比僅擁有高中文憑的人高出約三分之二;碩士學位擁有者的收入比學士學位擁有者高出了20%。
但教育帶來的增值效應正在下降。比如,根據2006年度的總統經濟報告,1975年時,具有大學學位的從業人員的年收入平均比僅具有高中文憑的從業人員高出60%。在此后的25年中,兩個群體之間的收入差逐步擴大,到2000年時,差距達到了幾乎一倍。
但此后4年里這種趨勢發生了轉變:到2004年時,大學學位從業人員的收入平均僅比高中畢業生高出了80%左右。
斯勞特說,大學學位帶來的安全感仍不言而喻。但由于近年來學士學位獲得者收入下降,這種安全感到底能有多少還要打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