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不少創業者正在經歷著資本寒冬,但這對楊浩涌來說并不陌生。在過去十年趕集網的發展歷程中,他遇到的兩次冬天:2008年資本寒冬和2011年斷糧寒冬。
如何度過寒冬?融資顯得尤為重要。楊浩涌笑言,“在融資這場戀愛之前,雙方一定要做更多的、更透徹的了解,這樣你們確定"男女朋友關系"之后,才能夠在一兩個月之內雙方結婚。創業者越是在冬天的時候,不要有"終于有個人追求我,趕快跟他簽算了"這種心態,不要被輕易投資人追到手,不要因為一棵樹就放棄整個森林。”
他還表示,創業者與投資人談好融資,準備“結婚”前,一定要拿到財權,時刻準備過冬。2015年,已經有不少風光一時的O2O項目被列入了項目死亡榜。在他看來,融資時估值與出讓股權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早拿錢,拿大錢,一定要過橋貸款。如果錢不到賬,一切都是扯淡。
調節奏:掌握好創業步伐
楊浩涌認為,資本寒冬凍不住風口。互聯網從信息到服務轉型過程中存在大量機會,O2O風口會催生出一批數百億估值的互聯網公司,成為中國互聯網生態金字塔中的中堅力量。
過去兩年O2O迎來創業風口后,各大公司瘋狂燒錢圈地。在楊浩涌看來,燒錢只是手段但不是目的,同時風口吹起來的不只是豬,還有雞鴨魚。O2O創業需要回歸傳統商業規律,即降低行業的交易成本和提升行業的交易效率。
因此,他建議O2O創業者一定要關注企業BMI健康指數——用戶購買成本、用戶留存和用戶產值。O2O行業與傳統互聯網行業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互聯網行業邊際成本遞減甚至趨零,而O2O卻繞不開固定成本。“規模決定一切的O2O領域,資本對于O2O的生死起到是乘法效應,打掉泡沫訂單,先讓每一單都賺錢或者至少不虧錢”。
楊浩涌認為,在寒冬中,其實更容易彎道超車,創業者們賬上應該留足至少一年的現金,然后做好未來兩年的規劃,找到與競品差異化的關鍵點,用打透單品、打透單個城市的方式謹慎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