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指企業要從態度上讓公眾感受到企業的責任感。無論最終調查結果如何,在事件真相未水落石出前,企業需要保持誠懇的處理態度與負責任的實際行動。因為,滿足公眾的感性訴求所產生的公關效果,將遠大于事實澄清的理性對話。
透明:將每一步處理過程告知公眾。即時、真實的對外信息傳播將提升危機處理的透明性。企業危機公關“做了什么”固然重要,但公眾知曉并認可企業所做之事,同樣是危機處理的保障。
切割:在責任范圍上進行及時切割,如萬科應及時與安信進行分離。在危機源頭與責任歸屬上,進行明確的范圍界定,在承擔責任的基礎上,逐步將輿論關注焦 點引導轉移,令公眾明白危機的根源在萬科之外,萬科要承擔的只是監管責任。有效的責任切割,能防止危機負面影響的擴大。
重塑:公布新的質量監管標準與體系。危機既已產生,更為重要的是重塑企業的品牌聲譽。如萬科可借此重建質量監管標準與體系,并接受公眾監督,重新贏取公眾對萬科的信心。
善后:強化媒體、公眾的信息溝通。在危機處理后,需要繼續保持與媒體和公眾的信息溝通,以了解危機處理效果與受眾反饋,及時調整管理策略,并為同類事件處理提供范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