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要忘了,古人曾經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危機,危險中蘊藏機遇,關鍵看企業能否把握時機。
北京
方圓品牌
營銷
機構建議企業多從“三心二意”著手,練足內功,在危機時刻化險為夷。
1、產品要放心。
既然食品行業的危機是由安全而始,成為消費者普遍關注的問題,那么企業必須在這方面多做工作。強化食品安全生產的印象,甚至可以消費者帶到食品生產的第一線,全景展示企業生活的過程。質量就是生命,品質決定品牌。應當說,食品的生產過程如何挑剔都不為過,這既是對消費者健康負責,也是企業品牌的保證,食品行業要想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舍此無途。北京方圓品牌營銷機構認為,產品質量本是食品行業的根本和起點,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如果連這個基礎都沒有,其它都枉論。
2、定位要專心。
許多食品企業在這次食品危機迷失了自我,因此在這個時候,企業更要找準自己市場的位置,明確自己的發展途徑和方向。許多食品企業在這方面普遍缺失,只是跟風生產,產品同質化的情況比皆是,更有甚者,以次充好,生產出一些假冒偽劣的產品來糊弄消費者,而一些著名的品牌,為了降低成本,縮短競爭,也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加入到這場混戰中,這就造成食品的生產相當混亂,所以食品安全事故出現在許多著名品牌的企業身上,實非品牌之罪,因此企業更需要企業腳踏實地,專心做事,而不是投機取巧,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3、策略要精心。
食品企業需要有全盤的發展策略,尤其是在市場上要精心布局,不能跟著感覺走,無的放矢的隨意變換想法,市場上一有風吹草動,就懷疑起自己原來的計劃。本是正規軍,卻像是游擊部隊一般實施游擊戰術,或者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斷更新產品,改變市場策略,到頭來又手忙腳亂,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讓自己疲于奔命。所以企業需要有一個全盤的發展步驟,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策略,什么時候出什么招,實行什么樣的策略,什么時候推出新品,什么時候加大宣傳的力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臨危不亂,只有如此才會增強食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成為行業的頂梁柱。
4、注意: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行業的危機,并沒有贏家,此時可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雖然行業內的許多競爭對手都已經遭殃,贏利了對自己頗為有利的局面,但卻是一個兔死狐悲的局面,行業的發展十分脆弱,稍有慎便會央及自身,因此在此時做事尤其需要多加注意。在這方面,三元牛奶的做法可以借鑒,2008年,三鹿事件之后,中國乳業面臨空前的信任危機,雖然三元并未受到牽連,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三元只是小心翼翼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并沒有高調地進行宣傳,或者趁機打擊對手,將對手置于死地而后快,否則其必會遭到潛在對手的忌恨而向其發冷槍發難,或者在非理性的心理支配下,消費者會將對三鹿的仇恨轉移到三元,從而為其他企業捕捉到機會,而難以全身而退。
5、注意:大處著眼,小處留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每行業的發展低潮時期進入,反而更容易上手,一是成本相對較低,二是競爭對手不會太多,三是容易站位。此時雖然不必大勢做宣傳,卻可以多做些為將來進軍全行業,乃至進軍全國市場的準備。既要關注行業未來的發展,多做些預設,也要不放過任何一個來自市場的小問題,以免矛盾激化,最后央及整個企業,此外無論是在原料、生產、
銷售
渠道等方面都可以多做一些布局,埋好隱線,一旦行業恢復過來,便可以全面出擊。一些因為危機而茍延殘存、難以為繼的企業,或許可以利用這個時候,以低價入手,或合并,或合作,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將這些未來的競爭對手消滅于無形之中。
因此,食品行業的危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食品企業在這個時候也被眼前的喧囂而遮蔽雙眼,或者消沉,或者悲觀,或者踟躇,或者迷失,因此而懈怠了下來,錯過了發展企業的大好時機。在一定程度來說,眼下的危機正是運作的極好時刻,如此才能夠在行業春天的來臨之際成就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