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危機”兩個字中,‘危’字代表著危險的意思;‘機’字則代表著機會的意思。身處危機中,意識到危險的同時,不要忽略機會的存在。“危機”兩字,著力在“機”字,能夠轉“危”為“機”,力挽狂瀾,扭轉局面,方顯滄海本色,才是真英雄的氣度;在動態中在不平衡中取得平衡,在逆境中變劣勢為優勢,才是真本事。
企業處在開放的環境中,不管大小、潛在突發、行業的還是自己的,也不可能一次都不遭遇危機。著名 危機管理 專家平梵老師認為,作為客觀存在的企業危機,具有多棱性和互相轉化性。機遇與危機是并存的,凡是有危機的地方總是蘊藏著巨大的機遇,對于每個人都是這樣,就看你怎樣去面對危機,能不能把握機遇。
抓住機遇就要像是“蛇七寸”,避開危機好比“貓尾巴”。危機與機遇并存,這是一個必然規律。我們只有抓住機遇,避開危機才能在這激烈競爭的大環境下生存。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是一個必然規律,這一必然規律體現了“必然”與“偶然”的內在聯系,機會是“偶然”,有準備是“必然”,有準備才有機會,沒有準備就沒有機會,既有準備又遇到了機會,成功也就成了“必然”。很多人都幻想用機會改變命運,于是做著與機會偶然相遇的白日夢,幻想它像魔法棒一樣改變你的世界。
其實,這是很不靠譜的一件事。因為如果機會真的有一天與你相遇,并幫你實現了愿望,那前提條件肯定是你要有充分的準備。因為機會只光顧有準備的人。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去抓住機遇,走向成功呢?平梵老師針提出了以下幾點:
1、要認識到機遇是可遇不可求;
2、目標要明確、務實;
3、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認認真真過好每一天,準備好抓住機遇的主觀條件;
4、保持良好的周邊關系和人際關系,準備好抓住機遇的客觀環境;
5、抓住可用的一切機會在決策者面前自我推銷,準備好抓住機遇的人為因素;
6、開拓視野,培養前瞻性,準備好抓住機遇的敏銳眼光。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時常會面臨著多種危機,并且無論哪種危機發生,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有人把企業比喻成一葉飄搖的小舟,有時是艷陽高照,風平浪靜,一帆風順;有時突然是陰云密布,波浪洶涌,處境險惡。企業發展的無定性時刻在提醒我們:在順利時,你要有緊迫感、危機感,要居安思危。
危機是任何企業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都會竭力避免,但是危機又無所不在,加強危機管理就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其實,對于企業來說,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之外,幾乎所有人為原因造成的危機都是可以預防的。危機預防涉及到人員、管理、技術、設備與環境等各個方面,實際上是關系到企業整體素質的綜合性工作,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樹立積極的危機意識
對 企業管理 者和公關人員來說,要想科學有效地解決企業遇到的各種危機,就要對企業危機有透徹而深入的認識,樹立起科學的危機觀。科學的危機觀,不僅反映了企業的業務素養,而且也是策略化、實效化、藝術化處理危機的保障。企業要使每一個員工從思想上做好應對各種危機的準備,樹立全員危機感,這關鍵是要開展危機教育,讓全體員工都了解危機的特征和危害,增強他們的危機意識,幫助他們形成優化自身行為、預防各種危機的思想。
1、“預防是解決危機的最好方法”“預防是解決危機的最好方法”,這是英國危機管理專家邁克爾·里杰斯特的名言。未雨綢繆,超前預防潛在的危機本身就是最好的公關。對于企業而言,預防危機的難度在于危機的先兆可能很細小,非常容易被忽略,也可能出現的頻率很高,以致麻痹了決策者的神經,還可能從先兆出現到危機爆發的時間極短,企業無暇顧及。
預防危機要從企業創辦的那一天起就著手進行,伴隨企業的經營而長期堅持不懈,那種出現危機才想到公關,把公關當作一種臨時性措施和權宜之計都是不可取的做法。比如,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的這個門那個門、2010年的霸王洗發水,還有這次的“陷害門”等等,本來是一種潛在危機,然而因為企業的忽視,突然就變成了:比如三鹿的突發危機。在奶行業的那場危機中,三鹿最初是小危機,但由于其對舉報的漠視和推諉,在經濟利益推動下繼續任意妄為,于是變成了大危機。
2、正視問題,認真對待是處理危機的基本出發點
危機出現后,企業可能會“四面楚歌”,新聞曝光、政府批評、公眾質疑等會紛至沓來,而且公眾會對企業的反應高度敏感,措施不當或稍有不慎,都可能激起公眾的群憤之情,嚴重的還會斷送企業的前程。面對危機,任何憤懣、隱瞞、掩蓋,都于事無補,幾乎所有的危機處理失敗的案例,都存在著態度上的偏差。此時企業最明智的辦法是,面對事實,正視事實,認真對待,敢于公開真相。企業需要及時了解公眾的需求和愿望,能解決的盡量及時解決,暫時不能解決的做好解釋工作,爭取公眾諒解,防止因一些細節問題再次引發更為嚴重的問題。
例如,斯蒂芬·霍金身患肌肉萎縮癥已數十年,他失去語言能力也已很長時間,只能通過一臺特殊的電子設備才能與外界進行交流。在他一本書的前言中寫道,當他得知自己患病時,情緒十分沮喪。但當他認真進行深思之后,卻變得很高興,因為這正好能夠讓他專心致志于自己最具才能的事業。許多物理學家都因為來自外部世界的影響使他們偏離了自己的學術研究。霍金說:“我不會有比這更好的命運機遇了,對此我心存感激。”
二、建立危機管理系統
一個企業有沒有生命力,有沒有競爭力是不是可持續的發展的關系問題是這個企業能否應對危機,應對危機的能力是企業非常重要的最根本的能力。怎樣建立企業的危機管理體系?一個是對企業來說要制定危機管理體系的目標和原則,要成立企業危機管理委員會,或成立危機管理小組的企業要成立危機管理小組。開展企業危機的自測和預防,開展學習 和演練,制定危機中的應對措施,制定危機中的變革 措施等等。
一個企業危機處理最好的這種辦法不是在危機發生的時候去怎么法辦,而是應該把危機管理,能夠在日常的、平常的管理中能夠觀測進去,要建立企業的危機管理體系。剛才講了企業危機管理體系包括了很多內容,其中第一個內容制定一個企業、組織危機管理的目標和原則,都有哪些目標。
實際上企業在這上應該教育干部和員工要好好的達到共識,要教育干部和員工正確看待危機和處理危機,比如說危機無處不在,每個企業、個人、單位都要多多少少遇到危機,所以不要把危機看成是一種是偶爾碰到的事情。還有其他的一些看法,要挑戰我們頭腦中對危機的一切不正確看法,要教育企業的員工、干部,要樹立全員危機意識,開展學習 。另外,應該加強公眾溝通并強化企業管理。
抓住機遇“蛇七寸”,避開危機“貓尾巴”。危機伴隨著機遇,我們應該在避免危機的同時也要爭取抓住機遇,這樣企業在當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