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傳播的概念之于河南企業,還有待教化,之所以用教化一詞,也是因為河南地處中部,媒體與公關的發展程度依然難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相比。我們從小就聽父母因成績不好,而苦口婆心的對自己常說的一句話,“落后不可怕,只要你好好學習,努力追趕,會有好名次的!”,怕只怕,固步自封。大學畢業后,選擇繼續留在鄭州這個城市,先后在餐飲公司、科技公司做市場策劃和執行拓展,對市場操作與管理掌握一二,依照個人發展規劃,由市場到策劃,繼而跳槽至地產公司從事地產策劃研究,后又加入專業策劃公司去把玩各行業項目,拼搏許久,現加盟河南首家公關傳播機構-JVS,寄希望有新的視野與企業及媒體間的互動,求上進求發展,期待善緣可得善果!
在這些年的實際工作和行業發展過程中,也陸續發現一些問題,在此羅嗦羅嗦。河南媒體朋友眾多,其中有個關系甚好的哥們,對我抱怨說他遇到了這樣的客戶,“我是企業的,我有廣告,我說怎樣投放就怎樣投。”其實,最了解這些媒體的人還是他們自己的編輯策劃和運營等相關工作人員,還有一部分人員就是公關公司的媒體策略小組的成員,他們對區域內每一家媒體都實施著有效的監測和效果評估,他們都有著媒體的工作經驗,對媒體的運營和公關切入信息的捕捉能力都相當強。客戶在進行媒體投放理應和媒體人員或公關公司進行細致的溝通,如此更能給出有效的媒體公關投放方案。但上述的客戶言論,我也真想說“這些客戶真是給客戶們爭氣”。這是我的心腹之語,也是從事策劃和公關行業以來,壓抑太久難受之極。我想說的是在河南更多的情況是:公關,對媒體是一個“求”字:媒體掌握著話語權,我必須要求著他,多幫企業和產品說好話,少出負面。在稿件發不出的情況下,就只能動用金錢或禮品攻勢。雖然都知道這些都不可取。放眼全國,大部分的公關,都是出色且敬業的。也不管是媒體還是公關,更大層面的基調就是合作。為何公關人了解,河南媒體人卻為何非要自大了自己呢?
如果你是同行或類同行,當你繼眾多項目與媒體的合作之后,你會覺得有種悲哀。這種悲哀之感,是一種漸進積累的結果,不論是紙媒的大河報還是商報今報以及地市的地方報紙,還是網絡的大河商都新浪河南及地市網絡門戶,交道打了不少,喜悅并不多見,悲哀卻與日俱增!
你會接觸類似編輯或媒體人員,比如,合作淺談期,媒體工作人員同樣像常規的售賣物品的實體店面營業員一樣,把客戶就是上帝的口號掛在嘴邊,對你百依百順,更是對自己媒體的實力和強大的傳播能力夸大的讓你眉笑顏開,你覺得把你的媒體事務交給他,那就可以等著大量的客戶來找你。一旦簽訂合作協議和廣告投放協議,你讓媒體發個稿,他會以各種理由推脫,“我很忙,下午吧!”“你就那么點廣告費,怎么這么多要求呢?”“你當初掏的錢太少了!”之類的話,態度蠻橫不說,協議內范圍事情做的也是拖拖拉拉,尤其變現在網絡媒體上,硬廣告位是協議的主要內容,至于合作推廣的項目都是模模糊糊,比如:“大量的帖子”“多次新聞信息播報”“數次標紅頭條”之類。如果你恰好有一條重要的新聞需要合作的媒體給你播報,客氣的回復是,他忙你等,更有甚者是遭拒絕。他就是那么拽,他是媒體,一個地方也只有那么幾家有點影響力,你選擇的余地就是那1-2-3個,而他有像你這樣的客戶1-2-3萬個。他,何懼之有!這些時間久了,這類的接觸會慢慢多起來。當然,上述這些永遠都是“一小撮”。只是蠻橫或無禮的有時讓人覺得可笑復可憐。
當然,媒體也是企業,也需要贏利,廣告就是他們的命脈。他們產出的產品則是讀者愛看,市場需要的好新聞。這時,其實雙方的共同點不言自明:媒體的任務是做好新聞,企業則根據這些新聞的好壞,媒體影響力大小的高低而投放廣告,強者生存。另外,企業在傳播、策劃宣傳一個公關事件的時候,需要媒體人員抑或是公關人員對公眾關注的新聞點挖掘出來,媒體再予以支持。固然企業的出發點再好,或想法再好,沒有媒體將其中大家關注的新聞點挖掘出來,大面積告訴讀者,就是再好的酒,也架不住要酸掉。
公關與媒體,媒體與公關,其實是真正的唇齒相依呢。
你每日 都吻我,為什么不對我好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