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企業的運營環境充斥著各種可能損害企業聲譽的新威脅。很多企業對大的競爭對手防備森嚴,卻常遭到名不見經傳的小對手出其不意的攻擊。可別小看這些小對手,他們憑借新媒體和社交網絡,如博客、推特、短信、在線請愿書、Facebook抗議站點以及數碼影像等,能夠給企業造成沉重打擊。
越來越多的公關危機告訴我們,游戲規則變了。發表評論不再需要大機構的資源,互聯網已經把大公司和獨立的激進分子拉到同一水平線上。在對企業發起攻擊的個人中,有些人能夠做到實事求是,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一點。攻擊者很可能不是頭腦冷靜的人,他們相當情緒化。企業領導者根本無法預知,也沒有時間來提前做出反應。過去,戰斗是慢慢升級的,企業在遭到猛攻前至少會收到一點點預警,對事態如何發展總能有稍許的控制。而現在,當企業面對新型狙擊手的攻擊時,它們全無防備,束手無策。
要學習怎樣有效應對此類攻擊,公司領導者需要掌握并運用以下策略。
放低姿態,不恃強凌弱 聲譽之戰并不總是偏向實力雄厚的一方。恰恰相反,實力越強,責任也就越大。當巨人和普通人作戰時,大家一般都認為巨人更應該做到合理、公正和人道,哪怕巨人實際上只是在自衛。弱者更容易獲得同情,使用強硬手段容易招人反感。
做好準備,快速回應 多數企業行動緩慢,總是要達成一致意見后才采取行動。然而,當公司領導們還在找時間碰頭商量一個大家都同意的對策時,攻擊所造成的危害已在蔓延。公司由此也錯過了最佳應對時機。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做好準備至關重要。公司需要接受一定的學習 ,學會使用形形色色的新媒體工具,以便在需要時迅速地亮出武器,并運用自如。
授權一線,強力反擊 民眾往往對公司的一線員工,要比對那些高高在上的高管更有親近感。一線員工的話更讓人覺得可信。如果員工認同公司的愿景和價值觀,那么這些員工自然就是公司的盟友,也是最可靠的發言人。要授權給這些一線員工,信任他們,給他們發表評論的自由。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人們總把新媒體視做威脅,而非資產。其實,只要你運用得當,新媒體也能輕松地為你服務。例如,達美樂比薩店的兩位員工把有損公司聲譽的惡搞視頻放到YouTube網站上,公司高管迅速在YouTube上還擊,以減少這段視頻的不利影響。
借助外力,聲援自己 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企業聲譽的損失會像滾雪球般迅速擴大,即使實力最雄厚的公司也需要力量倍增器的幫助,而最好的力量倍增器就是支持你的獨立第三方。
儲備榮譽,應對質疑 除了使用力量倍增器,公司還應該利用能夠證明公司成績的榮譽證書。如果公司不久前剛剛得到某個第三方的好評,出現質疑時,公司就可以利用這些好評來證明自己。
要想保護企業形象,你就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對企業聲譽的管理方式;你必須承認,今時不同往日,你對公司信息的掌控程度已經大大降低。你可能不得不和無名小卒打交道,而這些人可能一夜之間就能讓你的公司名譽掃地。現今這個時代,可能沒有哪家公司能夠決定性地“贏得”聲譽之戰。事實上,這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戰爭。但是,如果你能夠轉換思維模式,使用新工具,把聲譽戰的原則牢記于心,那么你就能夠保護你的企業免受最猛烈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