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IBM宣布,幫助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簡稱中遠集運,下同)逐步構建面向服務的架構(SOA),完成了COSCON核心業務梳理、EDI(電子數據交換)中國區和全球EDI應用、全球集裝箱管理應用系統、企業信息化管控(SOA管控)、外圍應用系統、基于企業級的SOA應用整合平臺和信息架構以及實現業務與信息化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化項目。中遠集運從2004年以來與IBM合作,通過四個階段的SOA信息化建設,逐步完成了基于SOA的企業信息化架構轉型。
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是中遠集團下屬的子公司,專門從事集裝箱運輸業務。中遠集運作為全球領先的綜合集裝箱航運服務供應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集裝箱運輸公司,客戶遍及全球,在全球集裝箱運輸行業排名第六。
SOA演進:從外圍系統到企業核心
中遠集運作為中國集裝箱運輸行業的SOA先行者,早于2004年實施了其SOA先行項目——EDI平臺建設,率先于業界對原來各自分散的獨立系統實現了端到端的全程監控,并提供了完整的日志支持。至今,中遠集運在IBM SmartSOA思路的指導下,憑借領先的SOA規劃與穩健的信息化建設步伐,已經完成了基于SOA的三大項目——EDI平臺建設項目、設備交接單整合項目和集裝箱堆存費管理系統。中遠集運通過逐步將SOA項目從外圍系統轉型,推進至核心外圍系統整合,并構思實現企業級的核心業務整合,為整個企業的信息架構注入業務運轉和發展所需的靈活性、生產力和擴展性。
上海中遠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新波先生表示:“IBM根據其‘SmartSOA方法論’為我們所勾勒的SOA演進圖譜,很適合我們公司整個SOA信息化架構的轉型路線圖。”中遠集運從2004年開始基于SOA建設中國地區EDI的應用平臺;2005年實現通過系統級的企業信息總線整合應用,開展基于SOA的資產重用;2008年開始進行集裝箱信息應用系統的管理,同時引入了業務規則管理、SOA管控和BPM工具;2009年準備構思企業級的信息總線,構建企業級的SOA管控的組織架構。
中遠集運對SOA的投資經過一、二期的EDI平臺建設,積累了豐富的服務組件,這些組件在箱管平臺中得到充分利用,約有30%的服務組件得到重用。在前期項目成功的基礎上,中遠集運于2008年在IBM的輔助下實施了新箱管平臺項目,基于企業服務總線對外圍系統設備交接單打印工具進行了重構,成功將SOA從外圍系統推進至核心外圍系統的整合。無論是從降本增效、開發效率還是系統的靈活性來看,都收到了明顯效果。
以設備交接單整合項目為例,在新系統中基于服務調用查詢提單,生成列表只需8秒,對比老系統所需的30秒,節省了22秒,效率大大提高,開發周期縮短約50%左右。該項目支持企業的信息化管控以及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為企業未來應付復雜的業務需求增強了靈活性。
SOA文化:總線理念深入人心
中運集運領先的IT規劃思路和建設實踐在業界屢獲嘉評。在中國信息化500強評選中,中遠集運分別榮獲05、06、08、09年度“中國企業最佳IT服務管理獎”以及09年度“IT治理獎”。這背后的秘訣是什么呢?
王新波認為,信息化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經過多年的努力,SOA已經在中遠集運整個系統里形成了一種文化:“我們已經培養出這樣一種文化,大家說起話來都從SOA的理念出發,使用SOA的語言。”回顧第一次做EDI SOA的時候,中遠集運采取的是“IBM顧問為主,中遠集運為輔”的方式;而到2008年做箱管項目的時候,IBM的顧問不再是主導,而轉變成其協作方與咨詢方。主要靠中遠集運自主牽頭,IBM僅提供技術難題與方向上的咨詢支持服務。“我們和IBM合作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把IBM當成一個老師的角色。這個過程中所培養的一批有SOA理念、掌握SOA技術的人員,成為我們一筆很寶貴的財富。”王新波先生對此深有感觸。
談到SOA在中遠集運企業文化的影響,王新波先生把SOA比喻為企業信息的中央樞紐。所謂企業信息中央樞紐,就是通過基于服務調用的企業服務總線,梳理企業應用之間的互聯互通。這對于具有業務全球性、業務不間斷性和異構系統復雜性的中遠集運意義尤為重大。“SOA一定是你在設計程序的時候有一種‘企業總線’的理念在里面,要有全盤考慮的理念。推而廣之,這也正是很多成功的商業模式背后的理念。”王新波先生表示。
通過堆存費管理系統、電子商務平臺和企業智能系統等一系列成功的SOA項目,中遠集運IT部門一次又一次地向企業上下證明了SOA的價值。
SOA延展:惠及業務人員
在堆存費管理系統中,中遠集運還結合多年的SOA建設成果,創新性地引入了IBM WebSphere ILOG軟件,通過業務規則管理實現了業務流程的簡化、可控和靈活性。堆存費率的計算規則涉及到堆場、進/出口、累進制等多個變量,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如果用傳統的編程開發實現,代碼量和后期維護工作量都非常大,每次價格的微小變動,都需要業務人員和IT人員進行協作完成。
在引入業務規則管理之后,中遠集運的業務人員無需IT的幫助便能通過IBM WebSphere ILOG軟件中功能強大而且簡單易用的業務工具,自主地根據業務情況變更規則定義,從而極大地提升了業務的靈活性。舉例而言,業務人員可以為悉尼堆場的堆存費函數定義這樣一個函數引擎,“當標準箱出口數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3時,引用累進制費率A”。在實際計算時,業務人員只需調用該引擎便可返回計算結果,更可根據業務情況的變化靈活調整定義。
對此,王新波先生深有感觸:“ILOG的業務規則管理跟SOA結合在一起,能夠使SOA的靈活性、更重要的是業務本身的靈活性得到了更好的發揮。”
展望未來,中遠集運正在構思實施“智能箱管系統”,進一步考慮跟IBM合作建設基于SOA的航運物流解決方案的中心,希望基于SOA把堆存費管理提升至一個更具智能化的層面,幫助優化其遍及全球的集裝箱管理,目標是實現從成本中心到利潤中心的業務轉型。
IBM中國開發中心Web 2.0首席架構師及IBM資深技術主管毛新生先生表示:“IBM SmartSOA方法論將企業SOA發展過程總結為一個四階段的‘SOA演進圖’,即‘基礎整合’、‘跨部門擴展’、‘企業轉型’、‘隨需而動’四個階段。中遠集運IT在業務驅動的SOA架構轉型上做了有益嘗試,現已處于從‘企業轉型’邁向‘隨需而動’的階段。”
從工具到企業文化 中遠集運的SOA嬗變
- 上一篇 > 學習動力來自提高基層支行管理水平的需要
- 下一篇 > 不幸福的員工創造不出讓人幸福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