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創造并發展繁榮了文化。文化的歷史即是人類的歷史。文化同陽光、空氣和水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滲透、影響著人類的生活,甚至決定著人類的發展。世界上完全不受一定文化背景與文化環境影響的人是不存在的。
文化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家園。文化是一種化入內心、化入生命的力量,雖然不能阻止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或者推遲戰爭與金融危機的來臨,但可以改變我們面對這一切的態度,給我們一種前進的坐標、一種發展的啟示、一種生存的智慧、一種心靈的支撐和一種蓬勃向上的活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生存發展,必須擁有自己的精神家園,即共有的理想目標、精神追求和倫理道德等。只有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國家、民族、社會才會有自己的精氣神,才會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從歷史發展看,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亡,說到底是它文化的延續與中斷。歐洲北方民族曾以摧枯拉朽之勢滅掉了羅馬帝國,但最后卻被羅馬文化所同化。我國歷史上,未開化的少數民族也曾數度入主中原,但最終也被中華文化所融合。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的覺醒;一個國家的強盛,還得靠文化的復興。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群眾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這個國家、民族就不可能獨立,更不可能發展強大、屹立于世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上留存至今的文明古國并不斷走向繁榮昌盛,靠得是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中國歷史,實質上也是靠“文化”統治的歷史,盡管有民族、地域和語言等諸多差異,但文化價值觀是統一的。熟悉歷史的同志都知道,西方真正的強盛,也就是最近二三百年間的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很久以前就對人類文明產生過十分巨大的影響和推動,如:指南針的發明,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火藥的使用,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尤其是造紙和活字印刷術的推廣,才使得圣經發揚光大。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繼傳入世界各國后,對全世界的科技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源于我國《 易經 》的二進制理論,使西方人改變了思維方式,發明了計算機;古代的風箏技術,使西方人受到啟迪而發明了飛機……文化的進步促進了人類文明與發展,但人類文明發展加速了自然的破壞與人文的淪喪,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早在20世紀70年代與日本池田大作博士談話時就指出:“西方文明在創造驚人的物質財富時,卻因其不可遏止的活力與破壞性,將整個人類社會綁上了高速行駛的列車,固有資源的消失或減少,使人類進入了充滿矛盾和焦躁的半荒漠時代。人類必將因為過度的自私和貪欲而迷失方向,科技手段將毀掉一切,加上道德衰敗和宗教信仰衰落,世界必將出現巨大的危機;而拯救21世紀人類社會的,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國學 大師季羨林也斷言:“拯救未來人類發展的,只能是東方文化。”所以,我們的管理也應該基于優秀傳統文化,力求推陳出新, 創新經營 之道,建設與時俱進的先進 企業文化 。
文化是管理的基礎。管理深植于一種傳統、習慣和信念之中,并隨著文化的發展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