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 運作策略框架顯示了制造業顧客的要求、產品性能重點和制造運作要求同企業運作和滿足要求的企業資源能力之間的聯系。制造業運作管理框架可用下面圖1來表示。該框架表明,運作策略不能憑空想象,必須縱向上與顧客相聯結,橫向上與企業相聯結。
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戰略眼光決定著策略框架的結構。通常講,這種戰略眼光包括對目標市場的確認、企
業的產品線以及核心企業和運作能力。企業根據自身的核心能力選擇目標市場可以幫助企業擯棄那些不會給企業帶來利潤的顧客或企業自身能力無法滿足其要求的顧客。核心能力是指某制造企業(或服務企業)所具備的,可將它與其競爭對手區分開來的技術。
一般來講,企業先按照顧客對新產品或現有產品的要求來確定產品性能,然后由此確定運作重點。運作策略框架圖給出了那些與企業能力相關的重點,因為企業運作如果沒有對研究與開發的投入,沒有直接和間接 財務管理 支持,沒有 人力資源 管理以及信息管理,就不可能滿足顧客要求。未滿足顧客的要求,運作部門運用自身能力(連同供應商的能力)去爭取訂單。這些能力包括技術、系統以及人的水平。CIM(計算機集成制造)、按時 化生產和TQM(全面質量管理)代表了運用在這三方面的概念和工具。在企業運作能力方面,影響供應上闡明這樣一個事實:除非供應商的技術、系統和人員管理通過了認證,否則不會被選為供應商。此外,每種運作能力實際上都受“制造與采購”決策的制約。世界級制造商的現行做法是對制造運作的每一環節都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否有必要將本企業的部分產能外包呢?例如計算機工業,大多數制造商在國外生產零件,僅留下組裝和檢測在國內完成(或者在顧客自己的工廠中進行,這種做法正在變得相當普遍,因為顧客的工廠是產品必須正確發揮功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