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給員工打一個比喻來說明這個日清日高的概念。把一塊錢人民幣存到銀行里,如果計算利息不是單利而是復利即利滾利,假如利息率僅僅為1%,那么70天的時間,一塊錢就會變成兩塊錢。這個意思說明,把所有的目標分解到每個人身上,每個人的目標每日 都有新的提高,這樣就可以使整個工作有條不紊地、不斷地增長。我們的每個員工都有一張“三E卡”,所謂“三E卡”,就是每日 、每件事、每個人,”每個員工干完今天的工作后,必須要填寫這張卡片,填寫完之后,他的收入就跟這張卡片直接掛鉤。這張日清卡,使我們把整個的工作、大目標分解落實到每個人身上。比方說我們的冰箱共有156道工序,545個責任區,這些都落實到每個人頭上去。我們的冰箱倉庫一共有1964塊玻璃,每一塊玻璃都有一個責任人,這就使得整個的質量能夠保證是優質,其中的關鍵是員工的素質,也就是只有優秀的員工才能生產出優秀的產品。
OEC管理對不管什么企業都適合。國家經貿委曾在青島開了一次市場研討會,都認為做法很好,但是好多方面學不了。學不了不是因為深奧,也不是因為操作有多復雜,關鍵就是能否堅持下去。OEC管理需要堅持做,幾十次、幾百次、幾千次。比如,半個小時就可以把玻璃擦得非常干凈。這事并不復雜,但是天天這樣做就變得很難。很多企業要求的管理目標和人員素質差距一直解決不好。要把一般員工的素質提高起來,管理人員就應該天天下工夫去做這件事。這歸根到底還是管理上的問題。有人說,中國企業的員工素質太差,實際上不是員工素質太差,而是管理人員的素質太差,或者管理人員不肯下工夫。我們有一個很有名的“斜坡論”。“斜坡論”形象地說就是,你的基礎工作稍微差一點,就要滑下去,一旦滑下去,你這個名牌就完了。
貫徹或者一種規章制度的要求,今天達到了,明天可能就達不到。在外國發達企業里這種情況似乎就不存在。他要求你做到什么程序,一旦你達到了,一般不會再改變。而中國企業則非常現實,比方說要求你將桌子擦干凈,今天你擦干凈了,明天就差點,后天可能就不擦了。因此就必須不停地要求,我們自己把這叫做“反復抓,抓反復”。合資企業里的外國人到現在也理解不了,告訴他這樣做,他也會做了,怎么過一個禮拜就走樣了,就干的不對了?所以我們的“斜坡論”形象地來說就是,你基礎工作稍微差一點,就要滑下去,一旦滑下去,你這個名牌就完了。因為就名牌而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全員的,從整個系統來講每一個環節很是重要,如果每一個人的工作都差一點,那么這個名牌就差太多了,和國際名牌的競爭,我們是小差距和大差別。從產品上來看,可能差距不大,可能是那么點粗糙,這兒不夠光滑,可就是差那么一點,恰恰看出了我們在管理上和人員素質上的巨大差異。所以,我們這個“斜坡理論”就是要頂住,不要讓它滑下去,在這個前提下,才能談別的。
中國過去幾十年的 企業管理 ,走了一條什么樣的道路呢?老是愿意搞運動,不管目標,場面壯觀,指標很好,但結果什么用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