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們先說說找人的事兒。你會發現,阿里等先進公司的做法是一切都從頭開始,但一般的公司會從第三步匆匆地展開。1、這里要區分橫比和縱比的2個理念。比什么?橫向與同行比較,我們公司的人才狀況怎么樣,用各種指標硬性指標量化指標進行比較,不要用感性描述,只拼量化,就像手機跑分一樣地比較。縱向與公司的未來、公司1-3年的戰略比較。相對于我們的戰略,我們的人才狀態如何?能不能執行戰略?我們需要補充什么樣的人才?補充多少?我們需要汰換什么樣的專家和管理者?盤完了家底,要有個答案。注意,一般要在戰略生成的前后做好這件事。2、然后我們需要制作“美人圖“。關鍵崗位、不同層級,需要首先出具美人圖,就是我們的人才模型。這個崗位、這個層級,我們需要的理想的人才,是什么樣樣子的?3、請注意,美人圖有土的辦法也有科學的方法論。"勝任力模型"是其中一種。(這個概念請自行百度哈。)勝任力模型可以用推導法,速度很快就能出來,但是不太精準,容易被帶偏,受制于參與推導的人的專業度和眼光、格局。如果用歸納法,會比較精準、全面,但是呢,費時費力。4、關鍵崗位是必須要建立勝任力模型的,為什么?為了復制。5、勝任力模型既可以在招聘的時候作為標尺,也可以在人員培養上進行參考。所以叫它美人圖,是因為它結構化地(看我號的同學會經常發現這個詞)描述了一個勝任該崗位的人,應該具備的特質。6、勝任力模型學起來有點費勁,但是值得花時間琢磨。這是個非常好的工具,幫助你善其事。7、第三步就到了“按圖索驥“。我要的人在哪兒?業務部門leader和公司HR都必須非常清楚,不要一句籠統的社招、校招就完事兒了。他們在什么公司?什么行業?我們行業內有沒有”萬金油“公司?我們的上下游都有哪些公司存在我需要的人?跨界有我需要的人才嗎?8、按圖索驥還需要知道并計劃出來,我如何找到這些人?請你拿出你的挖掘計劃!9、SAAS行業有一家公司Q,我之前服務過,他們的思路很清楚,某些關鍵崗位的人才,最好的都在行業巨頭S公司。S公司既是ERP行業巨擘,也是SAAS的頭部,所以Q公司有節奏地、有策略地,逐步從S公司挖人,包括離職創業的專家。10、“招財進寶“,是既要對外、也要對內。你需要有一套善待人才、發展人才的做法。小公司談不上體系,慢慢建,逐步來,大公司就要注意止損的情況了。千萬不要一邊流入,一邊流出。11、很多公司的HR戰略有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用“做業務的心態和姿勢”去做招募。這里不得不說阿里巴巴的HRG了,他們在招募時的狀態,完全就是業務競爭的狀態。HR從不把自己當做中后臺部門,HR就戰斗在業務的一線——招聘。12、用“競爭“的心態,用”戰斗“的狀態,用成套的打法和套路,在人才市場上競爭。HR其實是“業務”部門。13、最后一步“落地生根”也是兩套做法。對于空降而來的人才,如何幫助其融入團隊,如何幫助其迅速Landing,很多公司并沒有章法。請大家參考以下幾點規劃自己的高級人才落地策略:14、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非常強大,也很特殊。我常講,阿里文化像是山羊奶酪,喜歡的真喜歡,不喜歡的可能就受不了了。15、阿里為M4級以上的空降兵準備了專門的企業文化課,幫助空降兵Landing。老員工會以身作則宣講企業文化,高管會專門到場解釋企業文化的成因。從真實案例到視頻照片素材,里里外外扒個遍,生怕你不理解,一進工作場域就暈了。16、其實,這也是最后一次雙向選擇的機會。真不適應的話,還可以后悔。17、同樣,對內,我們需要復制人才,無論是空降的還是土生土長的,只要是人才,我們就要迅速復制。這里就不展開了,分享、培訓、師徒制、幫扶、輪崗,等等手段制度,都是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