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在面試的時候會問一個問題:“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過哪些挫折?你都是如何應對?”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問題,很多時候是決定你是否會被錄用的關鍵。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徳韋克畢其一生精力對態度與行為進行了研究,她發現:成功人士都具有一種“成長性思維”。有成長性思維的人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來達到自我提升。如果遇到問題,他們會思考“這樣做行不通,但我還是得解決它,那我就再試試別的方法吧”來改變現狀。而不會不知所措、一蹶不振、陷入絕望的深淵。
生活中真正的決勝因素在于你以怎樣的態度來應對挫折與挑戰。
1、積極心態,應對低落情緒
我們所有人都會有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而關鍵就在于我們如何應對這種情緒。
我們既可以選擇從中吸取教訓,勇往向前;也可以放任自己陷入其中,渾渾噩噩。對于無數人生贏家而言,如果他們當初選擇了屈服于這種消極的情緒,那他們就永遠不可能獲得之后的成功。
Uber的創始人卡拉尼克1998年大四輟學后創立的首家公司遭到了30多家大型電影、音樂公司的侵權指控,要求賠償2500億美元損失。最后,他與同學被迫賣掉公司,償付賠償并宣告破產。2001年他再接再厲,與朋友合作創立了RedSwoosh公司,采用類似的技術為內容提供商降低網絡流量負擔。在此期間,他曾付不起房子、多次賠到一文不名,直到公司漸漸有所起色。2007年,卡拉尼克以1700萬美元賣掉RedSwoosh。
創立Uber后,他又遇到了來自政府的各種阻礙,他號召網友簽署請愿書,發動以電子郵件向市長信箱反饋的活動,讓Uber的車照樣在美國滿街跑。
有著積極應對挫折心態的人,從不會陷入力不從心的泥淖。成功意味著你得樂于失敗,跌入谷底繼而強勢反彈。
2、點燃你的激情,試試5/25法
沒錯,這世上總有人天生聰穎;然而,他們更多的是擁有激情。
沃倫·巴菲特向人們推薦了一種用以找到自己真正的激情所在的方法,他將這種方法稱為5/25法:寫下你最在乎的25件事情,然后刪去倒數的20條,剩下的那5件事情就是你真正有激情干的事情,除此以外,所有事情都不過是在分散你的注意力而已。
能力超群的人們往往飽含激情,而這激勵著他們不斷追求卓越。
3、付諸行動,就趁現在
那些贏家之所以可以克服恐懼,并不是因為他們比之常人更為勇敢。而是因為他們知道,恐懼與焦慮會讓人心生恐懼以至于寸步難行,而克服這種情緒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刻有所行動。
他們明白,采取行動時實際上并不存在一個所謂“真正完美的時刻”。因此,為何還要苦苦等待呢?一旦付諸行動,你所有對失敗的憂慮與關注都將轉化成為積極而集中的動力。
4、所謂極限,不過是讓你停滯的平臺
你會發現,身邊有些人總是全力以赴,即便狀態再差也毫不懈怠。
李小龍每天都會帶著他的一個學生跑上3英里。有一次,就在他們快跑完的時候,李小龍突然說:“我們再跑兩英里吧。”他的學生非常疲憊,于是說:“再跑兩英里我會死的。”可你猜李小龍怎么回答的?“那就繼續跑。”
他的學生氣憤地跑完了5英里,疲憊不堪又滿腔怒火的他向李小龍提出質疑,而李小龍則這樣向他解釋:“如果你放棄了,那你一樣會死。無論是跑步這種物理運動還是其它事情,如果你一直都給自己的能力加設一個限制,那么這種習慣就會逐漸侵蝕入你生活中的其它部分。你會在工作上、道德上,乃至整個生活中固步自封。然而,實際上,何來極限呢?有的只不過是停滯的平臺,但是你絕不能在此止步,你必須要超越。如果你被那些所謂的極限封死,那么你就真的死了。要記住,一個人必須不斷超越他的極限。”
“如果你放棄了,那你一樣會死。”
如果你不能每天都做一點進步,那么你就很可能每天都在退步——而這樣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呢?
5、堅定信念,相信好結果就在前方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將不斷遭遇失敗;但是,你絕不應該因此放棄對美好結果的期待。對結果心懷期待會讓你充滿動力,并且能夠不斷得到激勵,從而堅持住自己的追求。
畢竟,如果你一開始就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成功,那你還費那么多勁兒干嘛?
6、及時變通,別一條道走到黑
每個人都會遇到意料之外的逆境。而此時,有著拼勁的人就會將之視為一種可以幫助他們成長的機會。他們一定會不斷變通直到達成目標。
7、抱怨有用嗎?不如多多總結
抱怨是心態固化停滯不前的表現之一。一個積極進取的人時刻都在為自己找尋機會,生活那么充實,干嘛要把時間浪費在絮絮叨叨地抱怨上。
過不抱怨的生活,并不代表著什么都不去思考。對于發生在身邊的小事,你也可以每天記錄一些感想,從而保證自己一直都擁有正確的心態。每結束一天、一個項目,都花至少十分鐘的時間總結下,今天有什么樣的收獲、有哪些不足,以避免重復的錯誤。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下來,你會發現自己有了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