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的故事]
在A企業已供職多年的小林,此時雙手托腮陷入思考當中,內心已處在郁悶當中。對“我是一個好員工嗎?”,在心里已經打了一個深深的問號。已經連續5年都是公司的“先進”,難道這還說明不了問題?可為什么升職加薪卻總與自己失之交臂!到底我還有哪些沒有做到?一天到晚兢兢業業,象老黃牛一樣任勞任怨,節假日加班就如家常便飯,每叫必到。而且是一畢業就進入到這家公司,從第二年開始就開始當先進,到今年算起來小林在公司整整待了6年整,可細細想起來,再看看一路走過的腳印,到目前為止卻好象是在“原地踏步”。
對于小林并沒有為自己的職業做過什么宏偉規劃,她只是簡單的認為,只要我做工作不出大錯,聽領導話,與同事友好相處就夠了,還從沒想到過職場跳槽,另謀高就。小林甚至于在進入到A公司六年當中,從沒有過遲到過,雖然工作上偶爾因沒有亮點而受到相關領導的點名,但并沒有因沒完成或是出大錯而受到領導的批評。小林還迎合領導,只要領導說什么,就是什么,絕不有什么不同的聲音發出,而且在個人待遇方面,她從沒有與領導溝通過,只是一味的接受公司每年增加的一百元“忠誠津貼”,她怕將這個“最敏感”的話題找領導談了,年終“先進”就會旁落它人。
小林在平時工作中不愛發表個人見解,總用張三或李四的話來轉述自己的觀點,或許是讓公司領導和同事覺得她是一個性格懦弱并且有點內向的人,同時也是個在工作中好說話的主兒。可她在工作之余和比較熟悉的人一起聚會或聊天時卻“很瘋”這又怎么解釋呢?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小林在職場中給人造成的“假象”呢?
總之,小林在A公司得不到重用,讓人覺得她是個“好先進”但卻并不是個“好員工”,不能獨當一面,只適合“泡”在基層工作,卻不能委以重任。
陷入沉思與回想中的小林,“很糾結”!作為一個80后的女孩,在職場中奔波了多年,卻仍然不能有一點“成就感”,邊個基層主管都沒“撈著”,陷入“僅僅是所謂先進”怪圈,職場的前景與光明,職場的上升空間又在哪里,六年來小林沒想過,可這次小林仔細的想了,連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難道小林真的不是一位“好員工”嗎?
[故事分析]
文中小林的確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優點,而“好員工”卻不等于是企業中的有價值員工,同時也并不是成就職場曲折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樣的上班,為什么有的人幾年后當上了經理、總監或總經理,而有的人還是一名普工呢?孫子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職場中的“小林現象”非常之多,他們一味屬于被動行為在職場進行工作,職場從來都不是“一團和氣”和“安于現狀”能夠做出成績的,職場人在企業或單位組織中的“先進”僅僅說明你相較于其它員工是“優秀”的,但并非“卓越”的。這也僅僅是從一個比較小的側面體現出你的品行綜合判斷上是被大家認可的,但價值員工和卓越表面,它離成為你職場競爭的砝碼競爭重量還相距甚遠。因為決定一個員工是否升級,關鍵在于員工為企業所創造的價值,所以,員工在關心位子、票子、面子之前,先要想好如何提高工作價值。因為工作強度不等于工作價值,勤勞程度也不等于工作價值,學歷高低也不等于工作價值,甚至經驗多少也不等于工作價值。
衡量工作價值的標準就是工作業績,工作貢獻。一個人要想提高工作價值,就一定要以企業為中心,以業績為導向,為企業作貢獻,這才是價值的體現。試問,你在某企業或單位組織中象小林一樣被看作是“先進工作者”或是領導認為的“好員工”,你若跳槽到另一個組織,讓職場挪挪窩,還會同樣被認為是這樣的嗎?起碼不同的領導,不同的組織單位判斷標準和審視角度是不同的。小林的職場“停滯不前”,也正是基于沒能增加“長期價值砝碼”,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比較模糊,大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之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鐵飯碗”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誰也不能保證在某企業、單位或組織中一勞永逸,抱守終身。
而在任何時期、任何地方都能凸顯出職場中的“長期價值”,真正去考慮你想事物改變,就得為改變做點事情。因為機會都是給予有準備的人,你不準備,職場也就會象小林一樣,只在小范圍的“工作成績”,卻無法達到職場中的“價值成就”。那么,如果真想成為一名好員工,成就職場,筆者認為懂得做到如下幾方面:
[職場支招]
夢想讓目標與執行啟航
要想在任何一家企業或單位組織中成為一個“有價值好員工”,讓職場升華,必須先要敢想,有一個夢想,在夢想階段,要用倒著思考的方法,然后正著去做,然后再想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才能達到這一點;其次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了想法和明確目標或職業生涯規劃,并全力以赴去有序實施。
有了夢想、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后,計劃就非常的重要。工作每日 都在做,但是如果當成完成任務來干工作是做不好的,要把工作當成是自己的責任,分解到每一天,每一天都做到卓越。最遠的距離是知和行的距離,不僅要牢記這些道理,關鍵是要付諸于行動。擁有強烈的責任感,責任就是對自己做的事情有一種愛,就好比談戀愛,對著自己喜歡的人,怎么都不會厭倦。責任是第一領導力,熱情是一種品質,學習是一種品格。學習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掌握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精髓。做好一件事做好的方法是有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書,然后按計劃實行。
當我們帶著夢想,確認目標,用可行的計劃,然后持續地行動,最后完成想要做的事情。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障礙,會有挑戰,會有挫折甚至會有失敗,但價值已啟航并在路上。
自信心態等待“否極泰來”
古語講:“百日小成,登堂入室;千日大成,登峰造極”。要成就職上的“好員工”要對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來到這個世上,不會碌碌無為地白走一遭,即使干不出一番大事業,也一定能小有所成。我們大都是普通人,無論做什么事一定要想“我能成功”,遇到困難一定要想“我能克服”。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對自己要有一個公正的估價,不能小看自己?,F實中,許多人在工作事業上獲得成功,自信和勇氣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自信,能使人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能使你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能使你本來覺得不可能的事情變為現實。一個人是這樣,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也是這樣,只要領導有自信,員工有自信,就可成為一個不可戰勝的群體。在順境中要擁有自信,在逆境中更要擁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