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受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影響,中國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更加迫切。在這個過程中,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衰退,從而導致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8月份的官方 制造業 PMI指數為49.2,創下了9個月的新低。這表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中小企業經營狀況都在呈現下滑狀態,全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速或低于第二季度,中國經濟探底過程仍在繼續。
日前,由《新人力》雜志社、易才集團企業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主辦的2012第七屆新人力高峰 論壇 廣州站召開。記者采訪了易才集團首席運營官王柏靈,他認為,中國 人力資源 由“粗放時代”進入“變革時代”,企業正在從“成本逐利”向“人才逐利”的方式轉變,不僅人才戰略要轉型升級,人力管理也要創新。
企業面臨成本壓力,人力外包大勢所趨
2012年,全球經濟低迷,從整體市場來看,企業從經營、成長到人才管理均面臨著比較大的挑戰。一方面,企業面臨著成本壓力,如果不能突破新的增長就只能降成本,就會出現減員、裁員,關閉分支機構的狀況,總之,企業需要降低人力成本。另外一方面,企業要考慮業務該如何突破才能繼續保持增長,對企業的創新和變革要求很高,對創新人才、高端人才的需求很強。
據王柏靈透露,在當前并不明朗的經濟環境下,中國大部分企業是偏向保守型,因此在壓縮人力成本上花的功夫較多,很多企業客戶招人比較謹慎,也有很多行業在減員,這也是無奈之舉。當然也有一些企業在積極創新,尋找新的機會。
他認為,從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部門來看,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因此,不論是招募創新人才、高端人才方面,還是降低人力的整體持有成本來看,都面臨著巨大挑戰。而人力資源外包目前已經是大勢所趨。他介紹說:易才專注于做人力資源外包服務,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國際最權威的研究機構IDC在最新發布的《中國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市場2011-2015預測與分析》報告中指出數據顯示,易才集團已經成長為中國人力資源外包服務行業綜合競爭力排名第一的人力資源外包服務集團。
“成本逐利”向“人才逐利”轉變人才問題成企業發展新瓶頸
伴隨著企業轉向“人力逐利”,人才問題將再度成為企業的戰略性課題,成為企業發展的新瓶頸。而要突破瓶頸,就要從企業內部 人力資源管理 入手,尋找新的方式方法來破局。
對此,王柏靈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也提前行動。如易才集團通過移動互聯網、云服務等新興技術,以創新管理的方式滿足客戶需求。同時,易才集團更是率先在內部進行“變革”。2012年上半年,易才將內部質控管理與外部創新服務相結合,打通了“內外通道”,不僅實現了內部變革,也提升了服務質量,可謂是相得益彰。
嘗試創新管理從成本向資本轉變
危機之下,人才戰略更為重要。在目前的環境下,企業的人才戰略方向主要有兩個,一是求穩保守,控制成本。王柏靈強調,控制成本不是盲目的裁員降薪,而是需要對組織結構,信息化建設,系統流程優化等一系列的創新管理舉措來實現,既能控制好成本又能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成本應該是“用人整體成本”的概念,包括了招聘, 薪酬 管理,學習 ,使用,退出的整體成本。為了實現“用人整體成本”的優化,引入第三方專業服務不失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他表示,“易才近年來在 薪酬管理 推出了自主研發的云平臺服務,福利管理則推出了基于互聯網平臺的一站式彈性福利解決方案,借助本屆新人力論壇,我們也與全球知名的商用軟件服務商SAP達成戰略合作意向,為企業人才開發管理提供全面專業的平臺化解決方案。相信這一系列的有力舉措,能夠很好的幫助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效率,同時降低企業的用人整體成本。”
一個“用人整體成本”問題的典型情景是,企業花了半天功夫招人,卻留不住,員工留存率很低,這就是一筆很大的隱形成本。易才發現,這個主要原因是招聘只實現了“崗位匹配”,沒有實現“企業匹配”。易才的一些創新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借助于新的技術平臺、互聯網的工具,用更多科學的維度去進行人才的適配,這樣可以提升人才的留存率,可以降低企業的“用人整體成本”。
第二個方向是創新突破,求變。創新首先要有創新型人才,還要有制度改進。企業要從人力成本到人力資本的轉變。王柏靈表示,“這項工作對于企業決策者和HR的管理者都是很大的挑戰,而且二者要緊密配合,創新要從人才管理開始。就易才自身而言,創新管理一直就是一把手和HR共同在推動,我們近年來首先推出了薪酬云服務,和過去的傳統業務比較,除了在業務戰略和業務資源匹配上要和過去做大幅調整外,這在技術人才的儲備和管理上都和我們過去的人才開發領域和結構都完全不同,HR為此付出了大量積極的努力,沒有HR在人才開發管理上的出色表現,這個創新是不可能順利落地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