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很怕領導,見到領導恨不能繞著走,尤其是當工作中出了什么差錯后,就更怕和領導聊天。不敢和領導溝通、把事情說清楚,反而把問題悶在心里,這樣更會讓自己壓力重重,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其實,只要你主動找到領導,誠懇地和領導把事情溝通清楚,領導反而會對你有好感,認為你是一個知錯能改、值得培養的人。
有時候,領導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可能會發點兒脾氣、耍點兒威風,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當下屬的不必因此而見了領導就戰戰兢兢,更不要害怕和領導溝通交流。與領導相處,最應該的是自信而不張揚、誠懇而不唯唯諾諾。因為只有與領導誠懇、坦然地交流,才能讓領導更清楚你的想法、才干,才能更好地計劃 工作給你,才能更好地培養你。
在工作過程中,每個人考慮問題的角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有不同,對領導所做出的某些決定也可能會有自己的看法,在心里存有相左的意見,甚至衍變為滿腹牢騷。在這種情況下,切不可到處宣泄,否則經過口耳相傳,即使是事實也會變調變味。如果不幸讓領導聽到,還很可能讓他生氣和難堪,難免會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況且,這種做法也暴露了自己性格上的弱點,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不利影響。
處理類似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在恰當的時候找到領導,根據領導的性格和脾氣,選擇其最能接受的語言表述方式,用誠懇的態度和領導進行溝通。領導一般都能感受到你對其的尊重和信任,如此,不但能促進事情朝雙方都滿意的方向發展,領導對你也會更加信任。這樣的處理辦法,往往要比處處發牢騷效果好得多。
如何管理你的上司?不要讓上司管理你,而要讓他被你管理。但是,你還不能讓他有“被管理”的感覺。過于天真的 經理人 認為只要埋頭苦干就行,過于世故的經理人認為只要拍好馬屁就靈,都是對管理上司的誤讀。管理上司,是為了更好地創造成果。管理上司,要用上司之長。具體說來,要見上司之長、識上司之異、急上司之急。
一位經理人有這樣一次經歷:我的新上司和前任上司的領導風格差異很大,前任上司是只重結果,不過多過問過程;而新任上司卻時時關注過程。著名領導專家譚小芳老師(官網www.tanxiaofang.com)表示作為知識員工,我總有一種不被信任的感覺,很不舒服。
后來,我干脆無論大事小事都第一時間向他匯報,不管他是在外地出差,還是在辦公室里。開始他還非常滿意地聽取我的匯報,然而時間一長,上司就有了總被搔擾的感覺。終于有一天他對我說:我需要了解你的工作進展時,再請你來匯報,你的工作能力我放心。
在談到管理風格時,杜拉克說:“下屬的工作不是去改造上司,不是去教育上司,也不是讓他遵從商學院和管理書籍對上司的要求,而是讓特定的上司按照他的行為風格去做事。作為一個個人,任何上司都有自己的特性,會得到好的評論和不好的評論,同時也和我們一樣,需要安全感。”
而上述案例中的上司,因為獲得了下屬的充分尊重而產生了安全感。也正因為上司產生了安全感,甚至會慢慢調整自己的領導風格。但如果你故意挑戰上司的權威,并不按他的領導方式,那么上司反而會堅持原來的風格。可見,有時因勢利導反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要讓上司做他不擅長的事情“上司做哪些事情比較擅長?他的優勢是什么?他的不足和弱點是什么?”杜拉克一直在提醒經理人,“要了解上司需要支持、幫助和補充的方面。”作為中層經理人,首要任務就是讓大家把優勢發揮出來,當然這里既包括你的下屬,更包括你的上司。否則,放著上司那么好的頭腦和資源不用,不是太可惜了嗎?也許你的上司并不是一位行家,但由于他有其他行業的經驗,反而有更為廣闊的視角;有的上司可能對數據、數字非常敏感,并能分析出背后的內容;有的上司對開拓社會資源和人際關系非常擅長……那么,就千萬要利用好上司的資源為己所用,當你在設計方案時,不妨也將上司考慮到自己的執行團隊中去。同時,管理上司的基礎就是要互相信任,幫助上司充分發揮優勢而非給上司找麻煩,因為上司也有不足和弱點,作為下屬,完全有義務去保護他最薄弱的地方并加以彌補。
譚小芳老師(預定領導力學習 ,請聯系13938256450)分享一位經理人說給她的經驗:我的上司是個追求完美的急脾氣,并且他很喜歡用數據和圖表來說話。因此,既要盡快做出方案,又要讓他滿意確實不太容易。我就只能通過不斷地與他探討方案,不斷地“榨取”他的智慧來實現效率。因為將上司擅長的內容留給他來補充,遠遠要比自己去愚公移山有效率和專業得多。同時,每一次與上司的業務討論,都可以讓他更了解我的能力,這不失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
1)讓上司了解你
無論是領導下屬還是領導上司,前提一定都是出于了解,只有了解才能正確的管理。杜拉克提醒我們:“要確保上司清楚你和你的下屬能夠完成什么樣的目標和任務?你優先考慮的是什么事情。同樣重要的,你不重視的事情又是哪些?這些并不是都要獲得上司的批準——有時甚至是上司不喜歡的。”甚至,還要包括你自己的管理方式。
畢竟,上司也要通過下屬的表現而獲得自己頂頭上司的肯定。上司也希望了解你最近在忙些什么,他也需要做到心中有數,需要一種安全感。甚至,如果你的上司可以脫口而出“我知道張經理目前在做XXX項目”,這就說明你的溝通和管理已經奏效了。起碼,你正在進行時的工作引起了上司的重視。同時,你要讓上司了解你的工作進展和遇到的障礙,以及自己和團隊狀態,在你真誠的尋求上司的幫助時,他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你而不伸援手,并且很可能會調配下面的資源,甚至會將資源進行重新組合,這很可能會幫你大忙。
2)了解你的上司
要了解上司就需要弄清楚:他要實現哪些組織和個人的目標?他面臨著怎樣的壓力,尤其是來自他的上級和同級的壓力?他有哪些長處和盲點?他喜歡怎樣獲取信息?是通過備忘錄,正式會議,電話,郵件,還是口頭交談?當發生沖突時,他是因勢利導,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對下屬有什么期望?
而且,上司有幾種類型,下屬在管理不同類型的上司時應根據他們的特點制定不同的策略,如遇到能力不足、缺乏自信心的上司時,下屬最好不要在公開場合指出上司的失誤或不足之處,還要適當地幫助并推動上司發揮自身特長;面對對人缺乏信任感、凡事喜歡親力親為的上司時。
要事先跟他多溝通,及時消除誤會,還要信守自己的工作承諾(按時按質完成任務);在過分自信、不講道理的上司面前,則要抱著學習的態度,放大上司的優點,認真傾聽他的炫耀,并作出適當的讓步,采取溫和的談話方式與其溝通,將自己的表現度降到最低。
碰到氣量小、脾氣暴躁的上司時,做下屬的最好事無巨細都坦白交代,正確看待上司的缺點并放大其優點,消除其嫉妒心理,隱藏自己的鋒芒,適當的低頭甚至完全服從上司。因為上司也需要不斷地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樹立威信,而這些有時往往都來源泉于對下屬的支持。下面譚小芳老師為我們到處管理上司中的一些大忌:第一,不同的上司對于意外的發生有不同的反應,有的僅僅需要知道一些警示性的提醒,有的則會要求詳細的報告。但不管什么領導,都需要在意外發生的時候有應對之策,下屬的防范工作做得不好,就會失去信任。其次是不要低估上司,即使他們看起來什么都不懂,也仍然希望下屬在自己的掌控范圍之內。如果你制造的意外是為了給上司難堪,一旦識破你的小把戲,你就等著“穿小鞋”吧。
第二,背后議論和詆毀上司。據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了解,在中國的企業有一個普通的現象:當面不說背后亂說,會上不說會后亂說。從上司的穿衣打扮、言行舉止的評議開始,到道聽途說的八卦新聞;從對上司的不滿宣泄開始,肆意漫罵、詛咒和詆毀上司。
俗話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在對上司進行議論和詆毀的時候“管理上司”的那盞紅燈就已經亮起來了,很快你說的話將傳遞到上司的耳朵里。無論是國家總統或者是公司經理都是普通的人都希望得到起碼的尊重,一次議論和詆毀可能滿足了你一時的好奇或發泄了你的不滿情緒,但接下來的將是縮短您的仕途,減少您的人生價值。同樣,與上司爭吵,不管多小,都會毀壞您的名聲,招致更大的約束和更少的權限。
第三,不要吝惜對上司的贊美。時刻都要記得感恩,感謝你的上司的幫助,即使他對你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也要感謝他對你的信任。每當取得成績時,別忘了在眾人面前說上一句“感謝上司的支持”,甚至能說出哪些具體的幫助則更好。上司對自己的幫助,不僅要放在心里,還要掛在嘴上,這也會督促上司再次給你機會和更多的支持。
第四,不要凡事找上司出馬。比如:當你希望征求上司意見并且得到他的幫助時,一定要具體,而不能泛泛地說:“您看我的計劃是不是不太完善啊?”雖然你是想讓上司給你提一些意見,但上司很可能會說:“你再去完善一下,再拿給我看”。但如果你改變一下方式:“我在這個問題上,希望征求一下您的意見……”一般會更容易讓人接受。不要以為管理上司,就是讓上司為自己服務,而是讓他在關鍵的問題上給些重要的建議。
上下級間取長補短式的主動調整對建立良好的上下級關系也非常重要。比如,有個經理看到他的上司——負責工程設計的副總裁不大擅長處理部下出現的問題,他就自行解決了。他這么做風險極大,因為公司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都是工會成員;而且,公司最近剛剛經歷過一次大罷工。這位經理與他的上司、計劃調度部門以及人事部門緊密合作,確保了不再出現問題。他還與上司建立了一種非正式報告制度:在正式實施他所提出的人事變化或任務調整之前,先讓上司了解相關情況。上司對這位下屬的做法評價很高,認為他提高了部門的工作
績效
與改善了勞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