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畢業三年多,工作換了有十幾個,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當然小公司居多。這其中有老板炒他,也有他炒老板。眼看著其他大學同學都已經小有成績,自己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劉強告訴我這“不是滋味”里面更多的是不服氣,我問他不服氣在哪兒。他說:“知道嗎?他們好多能力比我差遠了,但現在收入比我還高,混得竟然比我強,我們班過去的那個菜鳥王鵬竟然都做到他們公司的中層經理了,讓我情何以堪!真受不了!”
此時的劉強,正在一個行業里的小公司做個小兵,這么多年,收入至今沒發生實質的變化……
工作和生活一樣,不如意十有八九。你只要在打工,就可能會抱怨你的平臺不夠好,要么是有小人當道,要么上司不欣賞你,要么提升無望,要么待遇不滿意,要么工作不夠體面,要么工作難度太大……但你能像換衣服般換工作么?不同的是,有的人在一個工作里磕絆無數不同的問題,有的人在幾個不同工作里磕絆一個問題。劉強恰恰是后者。
劉強在反復抱怨每個平臺后面不夠好的那些因素時,我終于明白磕絆劉強的那塊石頭其實就是——態度。他口口聲聲談自己能力多強,多么“懷才不遇”。事實上他和職場中許多人一樣走進了一個誤區,那就是無限放大了能力在工作中的作用。
能力不重要嗎?當然重要,只是它沒我們想象的重要。工作中對人的要求,很多時候最核心的要素不是能力,而是踏實的態度。很多身邊的朋友都曾告訴過我,對于他們的組織,往往“忠誠”成了員工最重要的特質,也并非是能力。這是在他們組織里都已被驗證的命題。甚至組織里混得最好的員工的行為,成為影響其他員工的重要因素,“紅”并非因為他最出色,而可能是他最得信任。
“靠譜”這個詞廣為應用,經常被人們提起。在工作中,你靠譜不靠譜,真是極為重要。工作中,靠譜的本質就是態度,就是你把自己培養成值得領導、同事、客戶等信任并信賴的人。怎么才算信任信賴呢?很簡單,他們交給你的事你能出色完成,有十分力就完全付出十分,總之盡自己最大能力就可以。如果你無力完成呢,那就給他們個解釋,告訴他們原因,也許會有外力可以幫助你完成。
有一次,上司交給劉強一個任務,劉強當時無法整合到資源完成,但是他對此事的處理則是“石沉大海”,再不提起。你想,他的上司肯定會覺得“這家伙太不靠譜了”。除此之外,聽說劉強還經常耍小聰明,不服領導指揮,團隊意識淡薄。聽到這些,對劉強的今天我就更不驚訝了。當你容易被別人“把控”時,反而對你是一種安全,而這個“把控”不是被上司或他人馴服壓制,而是別人對你的信任。他們知道你的底線和你的“度”。
我隨后也打聽了劉強口中傳說的菜鳥王鵬。王鵬不是大家都認為很聰明的那種類型,做事也算不上靈活。畢業后一直在一個公司工作,他最大的優點就是愛學習、能吃苦,恰恰他的直接上司很是喜歡他這種看上去也算憨厚老實的類型。王鵬這個上司工作能力很強,在工作中幫他很多,工作資源向他傾斜不少,所以他的成績也就很快起來了。后來這個上司調離,就推薦他頂替職位。
職場中肯定不是全靠個人努力打拼,我們還需要的是機遇和機會。
而機會都是人給的,是欣賞我們的人給的,他們通常是我們的領導上司。只要我們成為發光體,機會可能就在下一個轉角。最容易被人欣賞的“亮點”,更多的還是那些標有態度標簽的特質,如勤奮肯干、吃苦耐勞、踏實忠誠、學習力強,等等。 在職場中,沒有態度的不靠譜人士,更多只會在主流圈外原地打轉,沒有發展。如果我們能用一串串有態度的行動,來為我們自己鑄就“靠譜”的個人品牌,相信靠譜的好運離我們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