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自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至今,已多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地方兩會、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到2023年全國兩會的建議和提案,數字經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數字經濟的優勢是什么?ChatGPT可為數字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啟示?作為數字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信息通信業該如何把握住這輪新機遇?圍繞數字經濟這一全國兩會熱議話題,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史煒在接受《人民郵電》報采訪時表示,數字經濟賦能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應當把數字技術融入生產體系,讓數字化在生產應用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優勢凸顯
中國發展數字經濟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和有利條件,開局快、起步穩、勢頭好,形成與先行國家同臺競爭、同步領跑的局面,在多個領域存在領先發展的巨大潛力。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將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建設數字中國成為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
“兩會把數字經濟再次提至重要高度,是基于國家產業轉型提出來的。”史煒表示,目前,中國已經邁入5G﹢工業互聯網時代,數字經濟優勢更加凸顯,一方面數字經濟正在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產實踐活動中,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數字化為傳統產業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生產管理以及生產工具全方位賦能,推動制造業生產從傳統的局部信息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速轉型。另一方面,數實融合釋放澎湃動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將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引向深入,推進生產、管理、服務等環節的創新重構。產業互聯網、智慧園區、智能倉儲、個性化定制生產等初具規模,為實體經濟轉型培育發展動能。
對于中國來說,數字經濟既是經濟轉型增長的新變量,也是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藍海。史煒表示,中國正處在以產業轉型帶動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階段,由原來的規模化發展、投資拉動型發展向科技引領型發展轉化。現階段,應當加快推進數字化在制造業生產領域的應用,推動智能算法算力、大數據識別系統、物聯網傳輸系統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生產實踐中,提高中國制造業等級和水平,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ChatGPT為數字經濟注入新動能
面對近來爆火的ChatGPT,史煒認為,其背后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可為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新思路。ChatGPT基于語言系統背后的大數據及邏輯分析推理,實現了更高一級的人機交互,在生產環節中,當對某個機器設備進行調試時,通過ChatGPT進行人機對話來解決問題,能夠提高效率,節省人力、物力成本。“ChatGPT可以解放更多生產力,在制造領域可能會延展到更多場景。”史煒表示,類似ChatGPT這樣的技術如果能更多地用在產業互聯網、產業管理以及生產輔助控制的語音識別系統中,將對工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ChatGPT對未來人工智能進一步深化發展,以及在賦能產業數字化、經濟數字化方面打開了發展新思路,為我國新型人工智能算法應用下數字經濟的進一步轉型和升級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方向。盡管ChatGPT在生產實踐中具備一定能力,但在史煒看來,這項技術還不夠成熟,仍然是一個基于基礎性的解決工具,并不能代表數字化的高水平。“我國有非常多的數據中心,包括超算中心,我相信我們能夠很快在這個領域研發出自己的產品,從根本上解決這項技術難題。”史煒表示。
信息通信業合力筑牢數字“地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中國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數字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信息通信業要牢牢抓住機遇,為數字中國建設打下堅實“地基”。
史煒認為,中國的通信企業是全業務型企業,不僅是網絡基礎設施的運營商、信源信道的出租商、信息服務的傳播商,同時還要承擔企業信息化的服務,因此能更好地發揮“主力軍”作用,但通信企業之間的協同性優勢并不明顯,在合力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短板。
“數字經濟是由多種信息技術組成的一個龐大的技術群體,是一個綜合系統,單一企業無法做到既搞識別系統,又搞大數據、算力算法、網絡傳輸。從布局上看,國內的通信企業大都各自為政,非常離散。”史煒建議,通過體制改革,把數字經濟相關的各種技術隊伍協同起來,構建統一、協調的機構,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