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疫情打斷了正常的經濟發展和企業經營,給大家帶來了困局,但我想說的,疫情終究會結束,2023年應該會有一個新的起點。中國過去40多年的改變開放,糾偏機制做得不錯,我相信未來也會如此。當然,市場永遠具有不確定性,面對存量市場,面對國內外部復雜的經濟政策形勢,面對全新的2023年,企業家和高管如何做好企業轉型、變革升級,迎接新機遇?接下來就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分享企業轉型變革的話題。在充分競爭的環境里,只有那些追求卓越,持續精進的公司,才會在競爭中,處于領先的位置。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中,從長期來看,最終都是走向同質與存量市場競爭,這時候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持續追求卓越、堅持到底者獲勝。最近大家在看世界杯,有一個體會,進入淘汰賽、決賽球隊,無論是個體球員,還是整個球隊,在90分鐘中,所體現出來的就是追求卓越,持續精進,不放棄任何一次,哪怕是希望非常小的進攻和搶斷,即便如此,還不能保證獲勝。我們簡要總結一下,企業在轉型變革、經營升級過程中,如果遵循好以上十個重要的邏輯,無論環境怎么變化,無論競爭對手多么強大,從長期來看,企業都會走向卓越,保持持續高質量增長。接下來,我們繼續交流轉型變革、經營升級操作層面的幾個關鍵要素。德魯克在《成果管理》一書中指出,企業只有保持領先才能創造出成果,任何領先都是短暫的,甚至是曇花一現。他進一步指出,企業的現狀是正在不斷變老,企業現狀可能是資源不是最佳匹配。德魯克在50年前就能深刻洞察到企業轉型變革是常態,否則就會落后時代,被競爭對手所拋棄。我們再看看這個時代的特征:競爭周期更長,變革更快,不確定性增加。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必須要更敏捷性地應對環境,更快速地應對競爭,更高效地做出決策。美的在2012年數字化轉型之初,就提出建立敏捷型組織的目標。華為任正非提出,必須建立以開放和熵減管理為特征的轉型升級之長效機制,來確保華為在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從心理學來說,人的本性都是害怕不確定性和變化,無論是企業家本人,還是職業經理人。因此,個體是變革轉型第一個阻力,他們為了使復雜問題簡單化,傾于用程序化習慣面對工作,當變革來臨時,慣常性做出反應就是變革的阻力。另外,變革會帶來不安全感,也導致個體反對。對未來個體利益,他會想,我這樣變會不會導致之前的成果付諸東流?對于職業者來說,這樣變會不會導致個人收益變小,拿不到提成?變革本身的確如此,就是用未來的不確定性模糊性代替現在的已知確定笥,盡管變革領導會“畫餅”,但真正到自己頭上的時候,個體均會做出利已傾向的選擇,從而本能做出抵制變革的結果。而從組織來看,所有的組織中,存在一種結構性懶惰和群體性懶惰,會對變革進行自發性抵制和對抗,從而導致變革無法進行下去。企業家是變革轉型的第一驅動者。我曾經將企業家精神總結為七個心智模式,其中,變革與創新是企業家的本能。企業家在面對機會時,會主動發動企業轉型變革,整合資源和能力,抓取機會。而過度的保守主義是無法守住企業既有財富和市場地位的。我曾經遇到兩個企業家,都是上市公司,一個是傳統產業,董事長卻銳意推動變革,他曾告訴我,就算我現在所有的財富都消失掉,我都會毫不猶豫地驅動變革,結果,這個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經營結果持續向好。而另外一個企業賽道非常好,市場增量驅動企業成長,企業家本人也想驅動變革,內部請了變革專家,外部請我做顧問,但是一旦遇到變革阻力時,老板前怕狼后怕虎,嚴重缺乏變革領導力,既得利益者稍微有反對時,老板就判斷不準方向,導致變革擱置,錯過最佳時間窗口,影響企業發展。可以預見,該企業很快將被行業老二超越。我們天天談轉型變革,到底轉什么變什么呢?筆者以數字化轉型為例,圍繞以下五個要素,推動企業轉型。一是商業模式轉型。什么是商業模式?說簡單點就是賺錢方式方法,比如美的2012-2015年的T+3一盤貨轉型,由以產定銷的商業模式升級為以銷定產,由B2C升級為C2B,再到C2M,并完成了數字化賦能。再比如華為1999年的ISC集成供應鏈變革,也重塑了商業模式。二是心智模式。什么是心智模式?說簡單點就是思維與行為定勢。如果不改變基于經驗和已有知識體系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定勢,變革如鯁在喉,上不上下不能下。三是文化。文化是什么?上文已做了解析,說簡單一點,就是共同的理念、思維與經營語言。文化不統一,行動就很難一致。四是組織,包括組織結構和人才。德魯克曾經說過,戰略決定組織,組織決定管理。企業戰略升級其實是戰略目標、機會、資源、能力之間的最佳時間匹配。五是機制,也是變革最根本的要素,機制是制度的基石,是文化的靈魂,從最底層去激活組織,激發員工動力和潛能,支撐企業轉型升級的成功。變革本身是企業的一個項重要的活動,也是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的一門必修課。接下來,我們來探討兩個重要的方法。Lewin的變革管理模型是變革管理中最受歡迎的方法之一,作者庫爾特·萊文在1947年確定了變革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他稱“解凍”,它涉及克服慣性和消除現有的“思維定勢”,這是他定義為生存的一部分,并且建立了防御機制;在第二階段,變革發生,這通常是?個混亂和過渡的時期,舊的方式正在受到挑戰,但是我們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沒有清楚的了解;第三階段,也是最后一個階段,他稱之為“凍結”,新的思維定型正在凝結,而舒適感又回到了變化之前的水平。今天大多數人將此階段稱為“重新凍結”。Lewin的模型還具有透徹觀察變化發生時的條件的優勢。這是Lewin變革的核心,尤其是他著名的等式,其中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為組織發展的整個領域奠定堅實的基礎。

科特的“領導變革的八個步驟”過程可以被認為是Lewin的三步走模式的擴展,盡管它更加詳細并且更加關注其背后的人員(尤其是領導者)。基本思想是,通過激發對變革的緊迫感并保持這種動力,Kotter的理論可以有效地使企業更好得適應環境。變革的八個步驟的前四個步驟,強調的是解凍,其實就是華為講的松土,美的講的糾偏與自我否定機制。包括建立緊迫感,建立變革的主責部門,規劃新的戰略目標及關鍵策略,并進行文化升級與宣傳活動,其核心的目標就是要讓全體員工對變革的緊迫性、必要性、共識性做出統一認知。第“5”到“7”步對應勒溫的移動步驟,主要解決的是心智到行動的過程,包括通過分權激發員工動力,短期成果激勵員工,以及進一步推進變革。最后一步是就強化變革成果,通過制度、流程、文化進行固化,從面形成了新的機制。

德魯克說,企業永遠要以機會為中心,企業領導人要堅持驅動企業轉型,持續管理變革。企業轉型變革永遠在路上,沒有永久的成功,只有持續努力。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砥礪前行,是企業家真實的寫照。整體來說,2023年,機會大于挑戰,辦法多于困難,成長多于桎梏,希望大家以轉型變革迎接新機遇!歲月漫長,但值得期待,我們要做時間的朋友,做高質量發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