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頭哥搞了個百“集”大計,作為兄弟,務必支持下,想想,讓誰搞個聊上一百集的聊天節目都不容易,登天的難度,好在頭哥不用擔心掉頭發的事情。
聊總得聊些熱點,頭哥把我和右導拉到一起談數字化,我和右導算是從兄弟到同學再到兄弟的歷程,我入學晚,畢業早,就這么湊了段同學經歷。
數字化這東西聊得確實夠多了,雖然做的啥樣都有,當然,總體來講做的花樣可能不如聊的多,畢竟聊起來,上天入地都是易如反“嘴”,做起來,反“掌”可能真沒那么容易,比如,都做了這么多年IT了,還得在“嘴”和“掌”上都得聊聊啥是數字化、啥是信息化。
不過我的邏輯挺簡單,掰不清就別掰了,免得一天到晚把自己掰的神魂顛倒,把別人掰的七葷八素,把數據作用發揮好了,都是數字化。我今年幫一家幾乎沒有IT人員的企業做的數字化通識課,最終就是幫大家堅定了這個信念:數據驅動離我們沒那么遠,你像點外賣那么思考,就是數據決策;堅持用好各類工具收集數據、分析數據、改進業務,就是數字化,就算你手里一手的低代碼、Power BI,也不耽誤你在實效上媲美一手技術“王炸”的數字化。
當然,不要把我這說法當成是不用搞IT投入了,這只是就數字化的本質來講,對不同條件的企業而言,可以采取的不同措施而已,只要都是在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就是數字化。至于有些IT建設看起來跟數字化不直接相關,那又有啥呢?企業效率提升了,就不用管它是啥,大膽用,堅持做,看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