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G20公布上海會議公報,會議重申將避免競爭性貶值,并同意就外匯市場進行密切討論溝通。
這次會議達成了《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公報》。公報稱,未來各國將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政策,來實現這些目標。
公報顯示,會議重申將避免競爭性貶值,同意就外匯市場進行密切討論溝通。同意將繼續研究G20在必要時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以支持增長和穩定。
同意進一步加強結構性改革議程,包括制定改革的重點領域和指導原則,以及建立一套指標體系以更好地評估和監測各成員結構性改革進展。
同意研究應對全球貿易和投資疲軟的政策措施。
英國退歐、難民危機是主要風險
公報稱,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活動,保持價格穩定,與中央銀行的職責保持一致,但僅靠貨幣政策不能實現平衡增長。我們財政戰略的目標是提振經濟,我們將靈活實施財政政策,以促進增長、創造就業和提振市場信心,同時增強經濟韌性,并確保債務占GDP的比重保持在可持續水平。
會議認為,全球經濟形勢繼續復蘇但并不均衡,下行風險和脆弱性加大。在認識到這些挑戰的同時,會議認為近期市場的過度波動與全球經濟基本面溫和復蘇的狀況并不相符。會議強調將各自和共同采取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貨幣、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等,來應對風險、增強市場信心和促進經濟增長。會議提出將靈活實施財政政策,并確保債務率保持在可持續的水平。貨幣政策將繼續致力于促進經濟增長和保持價格穩定。會議重申將避免競爭性貶值,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并同意就外匯市場進行密切討論溝通。會議同意將繼續研究G20在必要時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以支持增長和穩定。會議同意進一步加強結構性改革議程,包括制定改革的重點領域和指導原則,以及建立一套指標體系以更好地評估和監測各成員結構性改革進展。會議同意研究應對全球貿易和投資疲軟的政策措施。
會議重申繼續推進基礎設施投資,鼓勵多邊開發銀行制定支持高質量項目的量化目標,加強新老多邊開發銀行合作,并將啟動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
會議歡迎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和治理改革生效,支持在2017年年會前完成IMF第15次份額總檢查,并支持世界銀行按照達成一致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實施股份審議,逐步實現平等投票權。
會議承諾將更好地監測資本流動,及時識別風險,應對大規模資本流動波動挑戰,并強調充足和有效的全球金融安全網的重要性。
會議支持就研究可能擴大特別提款權(SDR)的使用開展進一步工作。
會議重申將繼續及時、全面和一致地落實已有共識的各項金融改革,按計劃推進其余標準制定工作,繼續密切監測并應對金融體系潛在風險和脆弱性,總結宏觀審慎框架和工具的經驗教訓,繼續加強對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監管,并繼續加強普惠金融議程。
會議核準了關于全球落實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項目的包容性框架。中國將建立一個國際稅收政策研究中心,目的是進行國際稅收政策研究和設計,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援助。
會議承諾堅決打擊恐怖融資,加強合作和信息交流。
會議同意研究識別綠色金融面臨的機制和市場障礙,并根據國別經驗就如何增強金融體系動員私人資本開展綠色投資的能力提出方案建議,呼吁及時實施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并重申致力于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
會議同意需要采取更多行動,以實現提振全球增長的共同目標。我們將繼續密切監測全球經濟和金融形勢。
會議支持巴塞爾委員會完善巴塞爾協議III的工作,以保證一致性,并實現效果的最大化,避免進一步大幅度提高銀行業的總體資本金要求。將繼續密切監測并在必要時應對金融體系中的新風險和脆弱性,包括與影子銀行、資產管理和其他市場化融資有關的風險。
周小川:G20迫切需要改善和加強政策協調
中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健,增長的結構和質量不斷改善,新的增長動力不斷涌現,未來增長空間仍然可觀,并將繼續為全球增長做出突出貢獻。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風險上升的背景下,G20迫切需要改善和加強政策協調,包括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和穩步復蘇,在必要時就相關經濟金融事務進行討論溝通,并運用各自政策工具共同維護金融市場穩定。G20應繼續強化結構改革議程,保持改革動力,為全球經濟中長期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對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不可或缺。中國作為G20主席推動重啟了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G20可通過重點討論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國際主權債務重組體系和債務可持續性、跨境資本流動、全球金融安全網、提高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作用等議題,共同塑造更加平穩有序的國際貨幣金融環境。
周小川行長建議,G20應繼續推動全球金融部門改革。G20可重點討論如何全面、一致和及時地落實危機以來的改革措施,包括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歷次向G20報告并經批準的各項改革,并按計劃推進新監管框架的其余標準制定工作。G20還可探討宏觀審慎框架和工具在執行中的經驗教訓,關注市場化融資領域的潛在風險和防控手段,并推動加強對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監管。為使金融發展惠及所有人群,G20還可加強普惠金融議題討論,重點關注數字普惠金融和指標與數據。
為促進更加可持續和環境友好型的增長,中方任主席國后推動建立了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以鼓勵各方根據各國國情特點,深入研究如何通過綠色金融調動更多資源用于綠色投資。
樓繼偉:中國將保持中高速增長
本次會議圍繞G20杭州峰會“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在財金領域為G20杭州峰會進行必要的準備。中方愿與G20各方一起,攜手同行推進G20財金渠道盡早鎖定各項成果,為杭州峰會的成功舉辦打下堅實基礎,為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做出貢獻。
深化結構性改革是有效應對全球經濟中長期挑戰的根本手段,核心是矯正各種扭曲,改善資源配置。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
一是簡政放權、放松管制。目前中央政府已精簡幾百項行政審批事項,所有城市都設有行政服務大廳,加快了相關審批事項的辦理,極大地鼓勵了創業和創新。
二是價格改革。如對工商業十分復雜的天然氣多軌價格實施并軌。
三是鼓勵創新。包括通過稅收政策或設立社會資金參與的投資基金支持企業創新。
四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削減低效支出。包括減少不利于環保的相關支出、解決支出的碎片化問題等。同時加大對“去產能、去庫存”的支持力度。
五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包括推進義務教育資源的可攜帶、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支持農民工進城就業和定居等。
這些政策在短期內已取得較好成效,并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當然,我們也在積極推動更為困難的改革任務。
目前看,改革總的效果是好的,經濟結構不斷得到優化。2015年,中國經濟中消費占GDP比重達到66%,服務業超過55%,投資占比大幅減少,但社會投資特別是技術設備投資增長較快。這些改革措施使資源配置得到改善,就業比較充分,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支撐了全年6.9%的增長。
今年,我們將保持中高速增長,這也需要通過適宜的總需求管理和推進改革來實現。
樓繼偉指出,基礎設施投資是推動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并可提升潛在增長率,促進中長期經濟增長, G20各國應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樓繼偉強調應對BEPS的重要性,呼吁G20盡快建立公平和高效的包容性框架,有效落實BEPS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