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尾理論》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網絡經濟正如火如荼地發展著,長尾理論無疑成為當代商務人士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不論是關于長尾理論的溢美還是論戰,都代表了其備受關注的程度。
《長尾理論》是克里斯-安德森對這些爭論的最明確的回答。在書中,他詳細闡釋了長尾的精華所在,指出商業和文化的未來不在于傳統需求曲線上那個代表“暢銷商品”的頭部,而是那條代表“冷門商品”的經常被人遺忘的長尾。他還揭示了長尾現象是如何從工業資本主義原動力——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矛盾中產生出來的。同時,長尾理論轉化為行動,最有力、最可操作的就是營銷長尾,通過口碑營銷,長尾理論將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實現銷售。營銷長尾帶來了可信任的、真實的、自然發展的、自下而上的、基層民主的意見,并最終影響到21世紀消費者的行為。
建議所有的商務人士都仔細研讀這本“杰出而又及時的著作”。長尾理論是眾多企業成功的不二法門,它將改變企業生產與營銷的思維,帶動新一波商業勢力的消長。而長尾理論的影響不僅限于企業戰略,也將左右人們的品位與價值判斷。大眾文化不再萬夫莫敵,小眾文化也將有越來越多的擁護者。唯有善于并充分利用長尾理論的人,才能在未來呼風喚雨。
二、《免費》 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Google創始人埃里克?施密特、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祎、《互聯網周刊》主編姜奇平、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教授呂本富、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等隆重推薦!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泰晤士報》、《金融時報》《今日美國》、《21世紀商業評論》、《中國企業家》、《互聯網周刊》等海內外媒體合力推薦!
繼《長尾理論》之后,克里斯?安德森,這位站在世界商業模式最前沿的時代巨擘,又為我們帶來了“免費經濟學”的理念。《免費》從商業模式的角度闡釋在一個價格為零成為常態的競爭環境下,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是對《長尾理論》的延伸和拓展。
在用戶期待免費產品和服務的經濟環境下,企業家不僅需要創新產品,更需要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免費》為我們闡釋了“免費經濟學”背后的原理,創造了代表商業未來的新型商業模式,為企業在零成本、零收費的基礎上實現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一種商業模式既可以統攝未來的市場,也可以擠垮當前的市場——在我們這個現代經濟社會里,這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免費”就是這樣的一種商業模式,它所代表的正是數字化網絡時代的商業未來。
在《免費》這本書中,克里斯?安德森認為,新型的“免費”并不是一種左口袋出、右口袋進的營銷伎倆,而是一種把貨物和服務的成本壓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在20世紀“免費”是一種強有力的推銷手段,而在21世紀它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
究竟什么是免費商業模式?根據作者的說法,這種新型的“免費”商業模式是一種建立在電腦字節基礎上的經濟學,而非過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礎上的經濟學。這是數字化時代的一個獨有特征,如果某樣東西成了軟件,那么它的成本和價格也會不可避免地趨于零。這種趨勢正在催生一個巨量的新經濟,這也是史無前例的,在這種新經濟中基本的定價就是“零”。
對我們個人來說,“免費”是一種滌蕩舊有思維的商業體驗;而對企業來說,“免費”更多的是一種生存法則,一種可以改變舊有發展模式而實現脫胎換骨的“動力機器”。
克里斯·安德森
自2001年起擔任美國《連線》雜志總編輯。他被譽為“信息時代的精神領袖”。在其領導下,《連線》雜志九度獲得“美國國家雜志獎”的提名,三次獲得“卓越雜志獎”金獎。
他的作品《長尾理論》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商業模式,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極大轟動,該書也成為全球暢銷書。
三、《怪誕行為學》 作者:丹·艾瑞里
人們的行為和決策常常偏離理性,遠非你想象的那樣完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克爾洛夫、《黑天鵝》作者塔勒布、著名經濟學家梁小民聯袂推薦。長踞《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亞馬遜網站暢銷書排行榜。
生活中我們常有莫名其妙的舉動。你真的會失控?一時沖動就是沒道理可言?本書作者丹·艾瑞里告訴你:錯!所有的現象,背后都有經濟的力量!社會當實驗室,真人做小白鼠,本書一語道破,用輕松幽默的方式告訴我們這是為什么,又該如何改變。他比別的所有經濟學家都更好地揭示、解釋了我們不可思議的行為背后的原因。
這是一本能讓你恍然大悟的經濟學,用行為經濟學家的另類視角看世界,從此你看待生活的眼光會全然不同。
一起體會閱讀的樂趣吧!
我們是如何看待金錢的?是什么讓華爾街的銀行家們對經濟看走了眼?是什么讓人們超出自己的經濟能力去借貸?非理性是如何驅使我們作出決策的?我們如何才能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
傳統經濟學認為,我們都是理性的“經濟人”,所作出的一切決策都是明智和最優的。然而現實中,我們的種種匪夷所思的行為卻遠非傳統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完美。
本書是《怪誕行為學》的升級版。書中,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里將心理學引入經濟學的研究中,用實驗的方法徹底顛覆了主流經濟學的“經濟人”觀點,告訴我們非理性是人類的本能,是主宰人類行為和決策的隱形力量;非理性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可以預測和把握的。
在增訂部分中,針對非理性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公共政策,并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作者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并告訴我們如何運用“可預測的非理性”提高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數,制定出擺脫當前經濟危機的最佳政策。
學會駕馭非理性,才是理性的開始!
丹·艾瑞里,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著名的行為經濟學家,獲得心理學博士及商學博士學位。他的文章曾發表在許多重要的學術期刊以及大眾媒體上,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科學人》雜志和《科學》期刊等。著作有《怪誕行為學1-2》等
四、《引爆流行》 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一只蝴蝶翅膀掀起的風暴,一個一閃之念創造的奇跡;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說家突然炙手可熱、一個荒唐的設計一夜之間讓所有人為之著迷;一種默默無聞的產品突然走俏、一間小公司突然迎來了始料未及的驚喜……這一切都源于這個世界有一個神秘的引爆點,只要找到它,你就會變得無比神奇。本書目前在《紐約時報》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暢銷書。 《紐約時報》排行榜榜首暢銷書 產品、設計、主張、行為的發展和傳播模式,其實就和病毒一樣。在特定的流行風潮中一切都可能在突然之間令萬人跟從、風靡街巷,格拉德威爾把這種時刻稱作“引爆點”。他研究出流行的三大原則,配以幾十位專家的理論和實例,告訴你如何找到“引爆點”,從而可以引發流行風潮,實現無限可能。 本書是《紐約客》雜志專職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一部才華橫溢之作。他以社會上突如其來的流行風潮研究為切入點,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學和營銷模式。他認為,思想、行為、信息以及產品常常會像傳染病爆發一樣,迅速傳播蔓延。正如一個病人就能引起一場全城流感;如果個別工作人員對顧客大打出手,或幾位涂鴉愛好者管不住自己,也能在地鐵里掀起一場犯罪浪潮;一位滿意而歸的顧客還能讓新開張的餐館座無虛席。這些現象均屬“社會流行潮”,它爆發的那一刻,即達到臨界水平的那一刻,就是一個引爆點。 格拉德威爾走訪了宗教團體、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以及全球最優秀的推銷員,他在書中分......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曾是《華盛頓郵報》商務科學專欄作家,目前是《紐約客》雜志專職作家。
五、《facebook效應》 作者:大衛·柯克帕特里克
1. 講述Facebook最詳實最權威的一本書。看Facebook如何打造無與倫比的社交帝國。
2. 第一手資料。源自與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40位公司高管和核心員工以及60位商界資深人士深度對話的真實記錄,
3.第一次解密。首度公開Facebook非凡創業的26個細節。
4.權威推薦。
兩大社交網站 開心網 人人網 17位互聯網界名人胡泳、姜奇平、蔡文勝、胡延平、畢朝輝、俞永福、楊浩涌、林寧、郭開森、董崇飛、李瑜、文碩、劉興亮、孫永革、盧剛、唐興通
7大知名媒體人 牛文文、秦朔、劉湘明、賀志剛、王立鵬、程苓峰、魯國平 傾情推薦
5.與翻譯界知名網絡譯言網合作,傾力打造專業高水準的翻譯作品,正體現了Facebook聚合的精神。
誰在改變世界和人與人交往的方式?誰將是未來互聯網世界的霸主?一群非常聰明,追求完美的人無意中做成了一個事業,他們只為了一個使命:改變這個世界。他們創建了一個偉大的社交網絡Facebook,開創了互聯網的新時代。大衛?柯克帕特里克以其詳實的調查和細膩的筆觸向我們揭秘了這個社交網絡的創業故事,以及它是如何被打造成成第二個微軟的,抗拒廣告的企業文化又如何為其贏得了200億美元的估值?本書是講述Facebook創業傳奇及其深刻影響力最權威著作,是一部Facebook綻放的《光榮與夢想》。
本書作者近距離地采訪了與Facebook相關的人士,其中包括Facebook的創始人、員工、投資人、意向投資人以及合作伙伴,加起來超過了130人。這是真切詳實的訪談,更是超級精彩的故事。作者以其細膩的筆觸,精巧的敘事結構,解密了Facebook如何從哈佛的宿舍里萌發,創始人的內訌,權力之爭,如何放棄華盛頓郵報的投資,怎樣爭取到第一個廣告客戶,而第一輪融資又如何獲得一億美元的估值,讓人癡迷的圖片產品如何上線,面對Twitter的競爭,與Google的世紀之爭……一個創辦僅7年,就擁有5億活躍用戶,年收入超過5億美元,估值超過200億美元的傳奇企業再加上一個年僅26歲的的“娃娃CEO”,在你面前“裸奔”。激情澎湃的創業精神,智慧傳奇的融資經歷,一個聚合世界的社交帝國向你徹底開放,你還等什么?
大衛·柯克帕特里克 《財富》雜志高級編輯,網絡科技版主編,長年執筆“快速前瞻”專欄;?擁有19年技術寫作經驗,是《財富》雜志“頭腦風暴”會議的發起人。2005年曾主持北京《財富》全球論壇。
六、《認知盈余》 作者:克萊·舍基
看自由時間如何成就“有閑”世界
看克萊·舍基如何引領“有閑”經濟與“有閑”商業的未來
本書作者克萊·舍基被譽為“互聯網革命最偉大的思考者”,他對互聯網給人類所帶來的行為舉止以及文化的變遷洞若觀火。其作品《未來是濕的》曾在國內掀起閱讀風潮,《認知盈余》一書在國內尚未正式出版,就得到包括騰訊CEO馬化騰在內的社會各界讀者一直關注。
克萊·舍基說,美國人一年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大約2 000億個小時,而這幾乎是2000個維基百科項目一年所需要的時間。如果我們將每個人的自由時間看成一個集合體,一種認知盈余,那么,這種盈余會有多大?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的自由時間始終屬于我們自己,我們可以憑自己的意愿來消費它們,創造它們和分享它們,我們可以通過積累將平庸變成卓越……
克萊·舍基 (Clay Shirky)(1964年-) 研究互聯網技術的社會和經濟影響的美國作家,顧問和老師。近年來,舍基在紐約大學的(NYU) 互動電信項目中任教,其咨詢客戶包括諾基亞、寶潔、BBC、美國海軍和樂高公司等。此外,舍基的課程報告還包括社會性網絡和技術網絡的拓撲結構之間相互關聯的影響,以及網絡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七、《社交紅利》 作者:徐志斌
1、如何從微信微博QQ空間等社交網絡帶走海量用戶、流量與收入,本書一一解答。
2、國內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系統講透社交網絡內在邏輯與玩法的干貨集
騰訊一線資深員工經驗總結,騰訊內部社交網絡教材
3、包括李開復、雷軍、馬蔚華、張志東在內的18位重量級CEO首次聯合推薦,300+互聯網高管紛紛搶讀
在微信、微博、QQ空間等社交網絡中,社交紅利(用戶、流量與收入)十分醒目和誘人。但紅利也非常吝嗇,有能力獲得社交紅利的網站和應用屈指可數。這個現象令人迷惑不解。
開放平臺是觀察社交網絡的最佳觀察點。2010年,筆者調入騰訊微博開放平臺工作后,每天可見海量的數據縱橫往來。如果我們將這些數據和優秀案例一一排列出來,會發現都可被歸納到3個基礎的原點中:“信息”“關系鏈”、“流動”。微信、微博、QQ空間概莫能外,其他社交網絡同樣被囊括其中。
紅利收益正是從這三個原點散發出來。就像一個簡單的等式,“收益=信息×關系鏈×互動。”也可以提煉成一句話:“讓信息在關系鏈中流動”,或者是鼓勵“讓人們討論你”。紅利的產生源自于此。
那些從QQ空間、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帶走海量用戶、流量與收入的前行者,正是這樣做的。
徐志斌
騰訊微博開放平臺資深員工,專注互聯網與創業領域。
2007年正式加入騰訊,2010年進入騰訊微博開放平臺任職至今。
從業13年,有9年分別在eNet硅谷動力、新浪網、騰訊網等從事編輯、記者工作。
八、《精益創業》 作者:埃里克·里斯
《精益創業》是創業管理領域的重磅之作,也絕對有潛質經受時間的考驗,成為創業管理的經典圖書。《精益創業》提供了不同于傳統管理理論的、針對新創公司或大企業新創業務的科學管理模式。“精益創業”的理念極大影響了美國新創企業的創業模式,并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學習“精益創業”理念已經成為一項全球運動。創業者們在各地建立成員小組,探討和運用精益創業的思維。現在,全世界一百多個城市中都有組織起來的精益創業實踐社團。
精益創業的理念也受到越來越多中國創業者的親睞,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多次在微博和論壇中推薦“精益創業”的理念,并在本書的推薦序中寫道:“我看到‘精益創業’的方式在每一天的實踐中被驗證、被傳承、被傳播。過去,它締造了Facebook、Twitter等強大的嶄新的科技公司;未來,它將不斷影響、滲透、改變著創業者,促使他們締造的企業更加人性化、更加智能化、更加有愛、更加成功……屬于這一代創業者的傳奇才剛剛開始,蘋果、谷歌、Facebook的顛覆者一定會在精益創業模式下誕生。今天,《精益創業》這本書把近10年來閃光的智慧珍珠初步連結成了一串項鏈,而更多體系化的總結與演繹,仍有待于更多關注者和記錄者的加入。
我們正處在一個空前的全球創業興盛時代,但無數創業公司都黯然收場,以失敗告終。精益創業代表了一種不斷形成創新的新方法,它源于“精益生產”的理念,提倡企業進行“驗證性學習”,先向市場推出極簡的原型產品,然后在不斷地試驗和學習中,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驗證產品是否符合用戶需求,靈活調整方向。如果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最好能“快速地失敗、廉價地失敗”,而不要“昂貴地失敗”;如果產品被用戶認可也應該不斷學習,挖掘用戶需求,迭代優化產品。這一模式不僅針對車庫創業派,對于全球最大企業內部的新創業務也同樣適用。
創業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進行產品或服務創新。新創企業還不知道他們的產品應該是什么樣的,他們的顧客在哪里。計劃和預測只能基于長期、穩定的運營歷史和相對靜止的環境。而這些條件新創企業都不具備。有時候我們自己覺得產品會非常受歡迎,所以花費巨大精力,在各種細小的問題上進行打磨,結果,產品推到市場后,消費者很殘酷地表示他們不需要這個東西。如果我們的生意本身不被市場需要,那么我們失敗來的越快越好,這意味著我們耗費更少的資金和精力在錯誤的事情上。
埃里克將精益創業提煉為一個反饋循環:想法-開發-測量-認知-新的想法。根據這種模式,我們創業的第一步是把想法變為產品,而且這時開發的產品是精簡的原型,投入最小的金錢和精力開發出體現核心價值的產品,不要在許多細枝末節上耗費過多精力。當極簡功能的產品得到用戶認可后,創業者需要把控局勢,在不斷的反饋和循環中測試產品,快速作出調整和改變,迭代優化產品,挖掘用戶需求,達到爆發式增長。新創企業必須在消耗完啟動資金之前,以最小的成本、在最短時間里找到有價值的認知。
埃里克·里斯,IMUV聯合創始人及CTO,哈佛商學院駐校企業家,其“精益創業”的理念被《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赫芬頓郵報》等多家媒體廣泛報道。他還為多家新創企業、大型公司及風險投資公司提供商業及產品戰略方面的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