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入、責任心、胸懷、團隊、執行、學習、專業是管理者必修的七節課,是必練的七種劍式,一旦練成,當可出師下天山,所向披靡,成一代管理大俠。
作為一名管理者,首先應清楚企業的使命、目標、核心價值觀、性格特征、行為習慣,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融入,否則工作起來會處處被動,根本無法開展工作,即使自己是個了不起的專才。喬布斯從被蘋果趕出到被蘋果招安,最后帶領蘋果成就傳奇概因如此。
管理者往往是帶兵打仗的人,其本質不是“管理”而是“領導”,吃虧受屈是必修課。遇到難事,別人可能都逃了跑了,你還必須緊咬流血的嘴唇挺立,因此管理者必須具有胸懷,包容萬物,你可以叫它犧牲精神。說到責任心,寧讓團隊所有人負你,你絕不能負團隊任何人。這是一種義氣更是一種境界,境界越高,所能成就的事業就會越大,反之將一事無成。毛澤東從井崗山會師到遵義會議,沒有博大胸懷和民族之大任,則不能成大業。
管理者的成功除了思想和胸懷,他還必須是一個“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和“抬頭望路、低頭做事”的人,能夠做到知行合一。優秀者更強調 執行力 ,更關注團隊結群作戰和單兵作戰能力。管理者要推功攬過:凡是創新的工作,出了事情他頂著;做出成績是大家的。“士不畏其嚴,而畏其廉”,廉潔奉公也是管理者必不可缺的一種風范。與其說周恩來是總理,倒不如說他是中國的CEO,是毛澤東的超級秘書。
學習是創新之母,是活力之源。管理者不能滿足于以往的知識和經驗,必須持續學習,養成學習習慣。學了之后要賣弄、要應用,這叫學習力。優秀管理者必須練好這門硬功夫,否則僅靠人品、道德只能換來團隊一時的尊重,管理者應該能夠隨時教育、學習 團隊,通過知識改變團隊觀念、提高工作成效。毛澤東在北伐、長征、抗日、解放戰爭等各個時期,不僅善于學習,而且融會貫通,更能使之成為帶領團隊的絕密武器,從三民主義、三座大山、三灣改編到三大紀律、三大戰役、老三篇、三個世界,主席牛了去了。
負責企業的一個模塊,管理者的專業性是必需的。搞 營銷 的去做行政、做財務的去做技術,對于快速發展的企業無助有害,一定是拿來即用、用之能戰、戰之能勝——這就需要專業功底——專業越強,他所能貢獻和創造的價值就越大。華為的孫亞芳、李一男、徐直軍之于任正非,當是如此。
思路決定出路,性格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上述“七劍”招式一旦練成,管理者就由初級劍客成長為大劍客,必能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