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寫一下柳井正和他的優衣庫吧,”記者朋友東方愚很認真地跟我說,“臺灣的旺旺、大陸的娃哈哈、日本的優衣庫,都不是能源或高科技企業,但卻都做出了驚人的成績,而柳井正更已連續兩年當選了日本首富,在經濟發達的日本,賣衣服何以能至此?你不好奇嗎?這里面或許蘊藏著亞洲商業趨勢的一部分秘密。”
那一刻,我感覺到東方愚的真誠和執著,但也是在那一瞬間覺得我難以勝任。畢竟,實事求是地說,雖已在日多年,UNIQL0那標志性的紅色廣告牌更是隨處可見,但之前對柳井正及其締造的優衣庫帝國沒有直接接觸過,也沒有寫過任何關于柳井正或優衣庫的文字。準確地說,在三菱、三井、住友、芙蓉、第一勸業銀行、三和等六大日本財團巨頭面前,我一直沒有覺得優衣庫算得上是“商業帝國”。
當時,我只知道“UNIQLO”這個名字其實來得有點歪打正著。最開始是“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的縮寫“UNICLO”,但被一位香港的中國合作商在登記時不小心誤寫成了“UNIQL0”。不過,柳井正非但沒有怪罪,反而千恩萬謝,因為他覺得“Q”比“C”看起來酷多了,當即決定花大力氣將當時所有的注冊名和廣告宣傳全部改為“UNIQLO”。
當然,對于優衣庫來說,我不能算完全的局外人。早在日本廣島大學求學時期,就聽廣島人說,柳井正將公司從“小郡商事”更名為“UNIQL0”(準確地說是“UNICLO”)后,正式進駐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我曾生活過兩年多的廣島,一個不但有原子彈爆炸殘痕,更有“日本三景”之首——宮島的地方。以至于廣島人至今還時不時地調侃道:“那個時候的優衣庫是‘鄉鎮企業進城’。”柳井正后來在回憶錄中也說:“廣島是座大城市,而優衣庫當時只是一家小企業。”但如今,廣島作為優衣庫的出番之地將被載人優衣庫的歷史,這已成為了廣島人的驕傲,只是連廣島人也不明白為什么當年“土里土氣”的優衣庫如今能這么火?
盡管生長在商業氣息濃郁的家庭,但柳井正從小并沒有什么遠大的抱負。少年時,柳井正經常逃課,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個“沒什么朝氣的學生”。我直到來到東京后,才得知柳井正正是畢業于我所在的早稻田大學的政治經濟學院。柳井正的大學歲月有些“不堪回首”,因為他幾乎天天流連忘返于電影院、電玩廳、咖啡屋,偶爾還去麻將館搓一把試試手氣,學業上的荒廢讓他在畢業后3個月仍然是無業游民。
雖然,那個時候日本的大學處于反日美安保協定的學生運動風起云涌之時,教室里安不下一張書桌,但在那個年代,大學生是名副其實的“社會精英”。而日本的政治經濟學院最早即發祥于早稻田大學,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直到今天都可稱得上是精英薈萃之地。柳井正沒能順利就職,多少是有些異端的。
柳井正無業游蕩3個月后,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才進人JUSCO(現為AEONRETAIL)超市打雜,被計劃 在菜刀、切菜板等廚衛用具賣場。但9個月后他就以“在超市打雜學不到什么有用的經驗”為由辭職,回到了偏遠的山口縣宇部市老家。無奈之下,他跟著父親干起了西裝 零售 ,但時年23歲的他又對父親抱怨道“我不適合做零售業”。的確,他用行動證明了他的“不適合”。他在父親的小服裝店主導的第一場“變革 ”就因他的“指手畫腳”、“口無遮攔”且“出言不遜”,而逼走了店內僅有的6名創業老員工中的5位,而唯一能夠忍氣吞聲、選擇留下的員工只有浦利治一人。
如今浦利治則成了優衣庫的常務監察董事,在優衣庫管理層中位居第五。然而,就是這樣的柳井正,在2009年60歲生日時,卻迎來了上帝賜予的最好的生日禮物——以61億美元身價榮登《福布斯》日本首富,同時以256票蟬聯業界公認的日本產業能率大學“最佳經營者”排行榜第一名,遠高于排第二名的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的42票。正如柳井正所言:“沒錢的人買優衣庫,有錢的人也會買優衣庫。我們提倡‘百搭’,‘百搭’需要品位,品位很好的人會買優衣庫,品位一般的人也會買優衣庫。我們擁有很好的質量,價格又便宜,這是我們在經濟危機中能夠取勝的關鍵。”
可以說,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成就了優衣庫。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全球首富比爾·蓋茨2009年的資產縮水了180億美元,“股神”沃倫·巴菲特的財富縮水了250億美元,日本任天堂公司前社長山內溥的身家更是縮水至45億美元。而柳井正卻成了例外,迅銷公司2008年的股價逆勢上漲了63%,優衣庫的 銷售 量也直線上升,新的門店在全世界遍地開花。
2010年,柳井正的身價暴漲50%,達到92億美元,再度蟬聯日本首富。2010年1月,美國銷售協會向柳井正社長頒發“國際獎”,他成為日本戰后繼1972年松坂屋總裁伊藤鈴三郎、1985年兒JSCO總裁岡田卓也、1998年伊藤洋華堂總裁伊藤雅俊之后第4位獲此殊榮的企業家。而柳井正也被譽為日本戰后繼PANASONIc創始人松下幸之助、SONY創始人盛田昭夫、KDDI創始人稻盛和夫之后的新一代“經營之神”。
然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柳井正總是會刻意回避“日本首富”的稱呼。關于金錢,他曾說過一句名言:“錢僅僅是一個結果,所以大多數成功人士并不是為掙錢而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是想做生意,然后金錢隨之而來。如果你只是追逐金錢,金錢就會躲開你。”
平心而論,時裝行業正日益成為催生首富的搖籃,除柳井正在《福布斯》排行榜中成為日本首富外,ZARA老板Inditex集團主席Amancio Ortega早幾年就成了西班牙首富,H&M的Person家族也是和宜家IKEA的創始人Ingvar Kamprad輪流坐莊瑞典首富,而Persson家族的年輕一代Karl-Johan Persson又被任命為公司的CEO,于2010年7月1日接替了退休的 職業 經理人 RolfEriksen。
優衣庫從當年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服裝店發展成為世界級的服裝帝國,柳井正用了整整38年時間,從偏遠的山口縣宇部市一步步地走到了日本最高最現代化的綜合商業新地標——東京中城大廈(midtown tower)。
有機會到訪迅銷公司的人,都會對其特殊的工作環境留下深刻印象。那里的辦公室沒有隔斷,沒有固定的辦公桌,所有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在一個無隔斷的大房間里工作,人們可以抱著筆記本隨意走動,所有的會議都控制在10分鐘內結束,晚上7點后,公司里按時 熄燈,原則上禁止加班,因為優衣庫的工作標語是“工作要趁早完成”。在中城大廈33樓的辦公室,柳井正可以俯瞰整個東京,遙望富士山,而他的野心恐怕還遠不止于此。
為了盡最大可能地解開優衣庫為何能崛起、又將何去何從的秘密,我遍訪了與柳井正熟識的相關人士。
每一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秘密,且一般不會出示給一個不相干的人,但我還是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日文資料。與此同時,我將市場上所見的涉及優衣庫的日文書籍全部購人,細心地閱讀,并參閱了大量的媒體報道,所有的這些都成為我了解柳井正及其公司的參照。在此之前,恐怕還很少有人能如此系統和細致地研究這些塵封在歷史背后的故事。迄今為止,人們對優衣庫的認識岔開成兩個極端。優衣庫的贊美者們把它描繪成迅速崛起、摧城拔寨、幾乎無往不勝的“創業神話”,而柳井正本人則是天生的富有韜略的創業家和經營天才,不可模仿。但我卻深感所謂的“天才”更多的是成功后世人賦予的光環,柳井正身上超越常人的“努力”更值得一寫,或許與唐駿相比,柳井正更有資格說“我的成功可以復制”。
優衣庫的批評者們則認定它只是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后,在“失去的20年”的大背景下,持續的通貨緊縮導致的產物,一旦日本經濟走出泥沼,作為“廉價品”的代表,優衣庫將無法在日本市場立足,必定會走向死亡,而柳井正則是“時勢造英雄”下沽名釣譽之徒,更有濱矩子、小島健輔等知名的經濟學者批判“優衣庫將致國家破產”、“優衣庫是消費文明的退化”。但用這樣的評論,我們難以解釋為什么優衣庫也能在海外拓疆擴土。實際上,優衣庫致力于“低價優質”,而非簡單的“低價”可以概括,我們恐怕很難斷定致力于“低價優質”完美結合的公司會走向死亡。
事實上,優衣庫的歷史充滿了艱難與挫折,在柳井正為急于 上市 融資而瘋狂擴張的時期,優衣庫新開店鋪的數量曾經還不及關店的數量,直至現在,優衣庫在喜慶新店開張的背后往往伴隨著贏利不強或持續虧損的分店悄無聲息地關門倒下,一點都不夸張地說,如柳井正所言優衣庫是“一勝九敗”。優衣庫能有今天這樣巨大的成就,是“癡人”般追逐夢想下、戰勝了重重嚴峻危機后得來的,而危機至今仍無處不在,也正因為如此,柳井正坦言“成功一日可棄”。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柳井正抓住了日本經濟騰飛、日元升值的歷史機遇,但也遭遇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后,銀行呆、壞賬嚴重,以至于無法從銀行融到發展資金的絕地窘境。而在90年代經濟低迷、大多數企業都不景氣的情況下,柳井正又繞過了中間商直接向供應商購貨,還挑戰了“日本顧客抵制made in china”的觀點(優衣庫服裝的90%為中國制造),依靠“廉價優質”策略迅速籠絡住了消費者的心理,并準確地把握住了全球化的脈搏而瘋狂地成長起來。
當1999年,嚴格到只在其考上高中和早稻田大學時表揚過他的父親柳井等去世時,柳井正在喪禮上忍不住淚流滿面地說:“父親是我這一生最大的競爭對手。”而也就是在這一年,優衣庫實現了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成功上市,這距離柳井正1974年真正接管“小郡商事”正好25年,而柳井等從1949年、也是柳井正出生之年創辦“小郡商事”起,到交手給柳井正也正好是25年。在前一個25年,柳井等將“小郡商事”做到了1億日元的銷售額,在后一個25年,柳井正將優衣庫的銷售額提高到1110億日元,成為日本服裝業界TOP級企業,而2010年,優衣庫的銷售額高達約9000億日元。
就像優衣庫歷經經濟騰飛、日元升值后,又遭經濟泡沫破滅、經濟陷入低迷,再逢全球化時代到來一樣,柳井正是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智慧、激情和韜略為我們提供了一場完美的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