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
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群子吝。
六二窺視。利女貞。
六三觀我生進退。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譯文:
觀卦象征仰觀。祭禮前洗手自潔的時侯,就應當虔誠肅穆。
初六,像幼童那樣仰視一切,于百姓不會有危害,對治國之人則會有麻煩。
六二,從門縫窺視來觀察事物,利于女子堅守正道。
六三,觀察審視自我的生活軌跡,抉擇進取或后退。
六四,觀察一國風俗民情之盛況,有利于王國的貴賓。
九五,觀察審視自我的行為,君子不會遭災害。
上九,觀察審視其他地方的生活狀況,君子不會遭災害。
管理哲理: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要遵守社會習俗與一些禮節與禮儀。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而著稱于世。禮節是人與人交往的禮儀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人的言行舉止,經過約定俗成的規矩,才彰顯出人的彬彬有禮。禮儀是禮節與儀式,是人們約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種方式。不管是禮貌也好,禮節也好,還是禮儀也好,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突出對他人與事物的尊重與尊敬。祭禮有祭祖、祭神、祭圣、祭靈之分。作為企業的頭目,如果員工們中有親人去世,管理者去參加祭禮,等于是員工們的親朋好友,必然得到員工們的尊敬與好感。所以,管理者要注意到社會習俗與禮儀禮節中的管理作用。這是為管理水平加分的事情。
幼童思想單純與幼稚,成人思想成熟與穩重。心態與心智成熟是管理者的心靈必修之課。單純與幼稚,對企業沒有危害,但是對企業來說,不能應對復雜的情況與變動。成熟與穩重的性格,對于國家也好,還是企業也好,是營建和諧與穩定的特質。治國與治企,不能用幼稚、天真、思想單純的管理者與領導者。而應該用那些成熟、穩重的管理者與領導者。
企業的情報工作很重要,想要員工們都遵守規章制度,必須了解員工們的思想狀況與動向。這種情況跟在門縫里窺視,觀察事物一樣,能使員工們知道有人在觀察與注意他們,不敢有越軌的行為。企業的情報工作并不是監視,而是由團隊成員,每月或者每季,相互匯報其他成員的思想狀況與動向。跟打小報告是二回事。監督是由成員之間相互監督,而非管理者監督。每個成員間的工作努力程度,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還有團隊合作與成員配合的情況,團隊成員對其他成員是了如指掌的。團隊成員的相互監督比管理者的監督,效果要好得多。
至圣先師孔子有位杰出的弟子,姓曾名參,后人稱為曾子。
對人稱為“子”是古代比較尊敬的稱呼,例如,孔丘,被尊稱為孔子;李耳,被尊稱為老子;莊周,被尊稱為莊子;孟軻,被尊稱為孟子;荀況,被尊稱為荀子;孫武,被尊稱為孫子;墨翟,被尊稱為墨子。《論語.學而》中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提出了人要進行自省,也就是人要自我反省。自我反省什么呢?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工作盡力與盡忠,要反省對朋友有沒有誠信與信義,要反省自己的是不是經常學習與復習各種知識。反省,總結起來就是三種反省態度,對工作的態度,對人際關系的態度,對學習的態度。審視自我跟反省有異曲同工之妙。審視自我要善于挖掘自我的優勢與劣勢,然后審時而動,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管理者在涉外經商時,要入鄉問俗,入鄉隨俗。了解他國與地區的風俗習慣,有利于企業事業的開展與進程。不懂他國與其它地區的風俗民情,說不定犯了他們的忌諱與禁忌都不知道。自己企業蒙受了商業損失,還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自我審視,能避免自己人生犯錯,或者迷失方向。而審視別人,或者審視經商環境,能避免投資失誤,或者避免商業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