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網絡書店,擁有近千萬本圖書,公司市值幾百億美元的亞馬遜網絡書店相信我們大家都知道,而當年的這個孩子就是之后以過百億身價,36歲便登上《財富》周刊年度風云人物的杰夫·貝索斯。
仁者“五行”
西方的經濟發展較中國發達很多,從某種角度來講,我們今天的市場環境就是西方昨天的市場環境,因此,我們都在學習西方的管理、 營銷 方法及經驗。但是,有趣的是,在此時,很多西方的企業、管理學者與商學院卻都在研究、學習中國幾千年來留下的智慧精髓,并從中吸取營養,用于他們今天的管理、營銷活動當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孫子兵法》、《道德經》、《左傳》等。其中,《孫子兵法》對于市場競爭戰略、戰術具有很高的指導與借鑒意義,《道德經》則可以啟迪經營哲學與商業智慧。但是,由于《論語》是一部側重樹人的智慧典籍,因此,很少有管理、營銷領域的專家學者或企業對其進行研究。但筆者認為,經營的根本是人,變數是人,成敗也取決于人,在我們研究精妙的競爭戰略戰術的同時,也應該回歸到經營的原點——人的身上,從這里出發,可以從根本上影響經營結果,這比精妙的競爭戰略更重要。下面我們就從《論語》中的仁愛之道來解析 職業 經理人 與企業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孔子非常推崇“仁愛”之道,《論語》中對“仁”的論述也非常多。孔子認為“仁”是完美人格標準的基礎。一個人即使非常有才能,但是人格中沒有“仁”的存在,也無法成就大事,或者空守著財富與權勢,枉有一身才華,卻可能眾叛親離,落得孤家寡人。縱觀歷史,在看看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人還少嗎?身居高官,或是家財萬貫,也可能是才華橫溢,能力超群,但是工作與生活并不如意,尤其是遇到困境時,往往乏人相助,事業上很難走的長久,這樣的 企業管理 者更是經常會落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孔子所說的“仁”,是我們無論經商從政,還是為人立身,都必須擁有的人格特質,有了“仁”,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把人生走好。中國的古語也有“仁者居上、能者居中、工者居下、智者居側”之說,可見,做到“仁”是多么的重要,對于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又是多么的必要。
何謂“仁”呢?又如何做到“仁”呢?當孔子的學生請教其如何做到“仁”時,孔子給出了:“恭、寬、信、敏、惠”,仁者的五項行為特征。即所謂的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兩千年前孔子所謂的“仁愛”在今天的社會中,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更加實際的意義,對于企業領導者來說,做到“恭、寬、信、敏、惠”這五點,對我們經營企業有莫大的助益。
下面我們從一些中國歷代的帝王將相身上來解析,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仁愛之道——恭、寬、信、敏、惠,與商道之間的關系。“恭”
孔子所說的“恭則不侮”本意是指做人要謙恭有禮,這樣至少不會在與人接觸中遭致羞辱與難看,而且這樣的為人處事態度還可以從別人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海之所以能納百川,成其寬廣,就是因為其將自己放在了較低的位置,以開放、包容、謙恭的態度接納四方。自然界的道法對我們的生活及工作具有極強的啟示意義,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抱持這樣心態的人多數人際交往都很成功,工作上也左右逢源。但是,更多的人在今天的社會氛圍下往往因為居高自傲或愛面子、怕被瞧不起等原因,無法做到與人謙恭。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別人多不僅不會因為你謙恭的態度而小瞧你,這樣反而會得到大家的好感與認可。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對下屬持有謙恭的態度不僅不會讓下屬覺得你無能,只會使他們覺得你更加具有人格魅力、務實的領導作風與親和力。謙恭是一個管理者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遺憾的是,在我國企業中,能夠有這樣心態的企業家或領導者非常的少,即使有,也多存在于企業草創時期或陷入困境時,此時才會記起謙恭,并通過謙恭的態度聚眾才用群智,以求發展壯大或度過難關。到了企業取得一定成績,或成長壯大后,領導者這樣的心態會隨著成功的取得而慢慢消失,這是人性的特點使然,而這又往往是使管理者注下大錯或失敗的重要原因。
這和一些歷史中的君主或將領的思想行為非常相似,一個歷史中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三國時期的劉備。其基業初創時敬徐庶為師、茅廬三顧請諸葛、泣淚留趙云、三躬謝法正……直到得西川,稱帝前,劉備都是非常謙恭的,這讓他得到了很多人才的輔佐,也做出了很多英明的決策,由此建立了西蜀的霸業。但是當了皇帝后,劉備的謙恭之心慢慢消退,在治國與軍事戰略上逐步變得獨斷專行,最終在討伐東吳的決策上一意孤行,沒有聽信諸葛亮、趙云及幾乎所有大臣的勸諫,發傾國之兵征討東吳,最終落得兵敗白帝城,羞憤而亡,使得多年苦心經營的蜀國發生轉折,逐步走向衰退。
反觀一些謙恭的帝王,如周文王,為請圣賢,讓姜子牙坐輦,自己拉車,拉了八百七十三步,姜子牙幫助姬昌打下了維系八百七十三年的大周江山。雖然這個典故有些演義的成分,但是,周朝從周文王開始就打下了謙恭納言,禮賢下士的作風。周武王繼承了父親的謙恭態度,繼續謙恭為政,最終覆滅了商紂,建立了大周王朝。謙恭的為政態度也多為周朝30余位帝王所承襲。帝王將相的謙恭意味著一定的民主,這在封建王朝中是很難得的,這也是周朝可以長存800多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當今的企業管理中,管理者謙恭的態度不僅可以得到大家發自內心的贊同,同時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思想、信息。IBM曾經就是因為官僚作風導致上面的領導聽不到下面的聲音,聽到了聲音也不予理睬,因此,頻繁決策失誤,使企業陷入巨虧。新總裁郭士納上任后,因其對IT是門外漢,于是謙恭的向各個部門了解與學習大家的意見、建議,甚至虛心地向庫管人員求教。驕傲自大的IBM對郭士納這個對電腦一竅不通的總裁從最初的小視與不信任,逐步轉變為擁護、信任。慢慢的,由郭士納帶來的這股謙恭、務實的作風逐步由上層擴展到中層、下層。因為謙恭的聽取組織的各方意見,使IBM的決策不僅正確,符合市場需求,而且行動變得迅速,內部員工的積極性也被充分的調動起來,謙恭的春風吹化了IBM沉積多年的傲慢官僚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