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晉惠帝年間爆發八王之亂。齊王司馬炯打算發兵討伐篡奪皇位的趙王司馬倫,于是四處聯絡地方勢力,以求聯合討伐。當時的揚州刺史郗隆也接到了齊王發來的檄文,覺得左右為難,因為他的侄子郗間是司馬倫的手下。司馬倫如果得知他率兵幫助齊王,毫無疑問會對郗間及其家人下毒手。但他如果對齊王的檄文無動于衷,齊王一旦得勢,也會給他扣上一項逆黨的帽子加以治罪。所以他不知該如何決策是好。
這時,郗隆手下的主簿趙誘向他獻上三條對策,他要么率眾親赴京師,這是上策;要么派精兵猛將相助齊王,這是中策;下策就是做出即將派兵聲討司馬倫的姿態,其實按兵不動,觀望局勢。
但別的下屬也有不同的看法,各持已見,爭執不下。
在這關鍵時刻,郗隆覺得大家說得都有道理,不知道該采納誰的建議好,最后還是決定先按兵不動,也不發檄文,等看一看形勢再說。
這樣一來,手下的那些主張討伐的一派以為郗隆是司馬倫一派,于是紛紛私出軍營,準備為齊王效力。郗隆看到自己的將士一個個逃走,于是又下了一道命令,凡是抓到的逃兵格殺勿論。命令一發布,立刻觸怒了那些力主討伐的將士。一些將士便夜襲郗隆,把郗隆父子全部殺害。
點評:決策其實是一種選擇,因而在多數情況下,只有“相對好”的決策,而不存在所謂的“完美”決策。那些看起來似乎可以讓你“魚和熊掌兼得”的“最優”決策,有可能反而是最蹩腳的:你選擇了所有,結果卻什么也沒得到。
故事新解:“搖擺”的郗隆
- 本文分類:管理前沿
- 本文標簽:郗隆
- 瀏覽次數:10 次瀏覽
- 發布日期:2013-09-01 10:12:48
- 本文鏈接:http://www.hxsq45.com/wk_qy/17603
- 上一篇 > 投資者要把心態放平和
- 下一篇 > 銳領袖:中國不應再走高脂飲食導致慢性病高發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