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文化英雄是那些重塑、再造企業的發明家、商人和企業名人。他們演繹出美國故事的精髓,即平凡的普通人發現、抓住機會并創造新事物的故事。
這些企業家能與我們分享些什么呢?創業思維有哪些品質或方式?其他人是否也能夠培養出這種創新思維?讓我們來看看創業思維的一些標志性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它如何發揮作用和轉換人們思維方式、獲得更佳成果。
1.富于創造力
創業精神源于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企業家擁有非凡的能力,能在開發新產品或新工藝時發現市場缺口,并進行創新來填補市場缺口。盡管創造力不是成功的唯一要素,但是創造力是達到成功的基本技能。企業家常常提出“如果......,那么將會......”這類假設,這些假設能夠催發人們的求知欲。他們能夠放下對事物的原有認識,去尋求與問題相關的新信息和新思維方式。
2.對預測持懷疑態度
企業家往往不相信數據是唯一的預測指標。數據往往被用于預測、推斷新市場及新產品的前景和成果。企業家不會被這些老套的預測指標所困擾,而這些預測指標可能會使膽怯的人望而卻步。Inc雜志的研究表明近百分之六十Inc雜志評選的500強公司首席執行官在公司啟動之前并未撰寫商務計劃書,此外只有百分之十二的首席執行官曾經進行過市場研究。企業家明白創造新事物就像一場激烈的、生存演化式的較量,沒有人能夠確切地知道最終的結果。同樣,他們并未受到負面數據的影響,而是著手于創造、試驗及完善的工作。
3.對不確定性泰然處之
企業家不認同預測和分析的結論,這也會使氣氛充滿不確定性。事實上,不確定性正是創業精神的本質。企業家不斷地將初步的想法轉變為成功的產品,并享受其中。他們往往進行實驗、完善和測試,并在這個過程中成長壯大。
4.勇于進行試驗
勇于試驗不僅僅是指反復地進行試驗。無論結果如何,對產品、工藝和成果進行試驗都至關重要。“試驗”預測到底能夠有多準確很難進行判斷。大多數人滿足于測試新產品或新系統得到一或兩項可能的試驗結果。當結果正好在預測范圍內,便會開展下一步。但是對那些向市場推出新奇產品的企業家來說,試驗就是試驗。忽略預測而讓試驗引領新方向才是實實在在的創業思維。
5.謙虛為懷的品質
自負會使最絕妙的點子毀于一旦。那些致力于解決業務問題或重塑產品、服務的企業家常常展現出謙虛的品質。他們明白自負和自我意識只能對完善想法有所助益,而無法對結果發揮決定性作用或改變結果從而使其符合先入之主的觀念。最優秀的企業家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想法,他們的思想與行動一致,堅定地聚焦于尋求解決方案。
那么,每個人都能擁有企業家的頭腦嗎?也許不能。但是隨著歲月和實踐的積累,我們可以像企業家一樣去思考問題。我們可以開始著手對原有陳舊、反思性思維進行細微調整。而正是這些陳舊、反思性思維阻礙了我們探索新想法、實現飛躍發展或開創自己的企業。創業思維不是一個終點,而更像是一個過程,即挑戰自我并探索自我能力的過程。幾乎沒有什么比思維方式更加重要。如果我們能轉換一種思維方式,那么我們將能夠創造怎樣美好而豐富多彩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