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可是一談商務禮儀卻又成了洋人的專利。這實在是一件很滑稽的事。古禮過于迂腐,顯然不合時宜。洋禮過于程式化,也不太符合國人品位。到底應該尊崇什么樣的商務禮儀還真是一門學問。
會談有會談的禮儀、宴請有宴請的禮儀、電話交談有電話交談的禮儀、函電來往有函電來往的禮儀……總之種類繁多,除非從國家外交部出來,可能沒有人能窮盡各種各樣的禮儀名稱,掌握就更不用說了。還好商務禮儀的書也是汗牛充棟,特殊情況每個企業每個人一輩子也碰不上幾次,急用現學就行了。再說了有網絡的強大存儲功能,即使沒有書,上網也能查到方法和指南。你只需要擁有檢索能力和識別能力就夠了。接待非洲客人,你千萬別照搬了德國禮儀就行。
各種商務禮儀書籍大都是從單一角度介紹的具體做法,往往不具有普遍意義。如果有人試圖編輯一套萬能禮儀指南,卻有可能東拼西湊,互相矛盾,讓人無所適從。特別是那些照搬西方禮儀的指南,如果用于國人間交往的準則,則可能會鬧笑話或讓大家很別扭。
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幾個國人在一起吃西餐,老板對服務員說拿筷子來,外貿經理聽了就在那兒用餐巾布捂住嘴笑。我問你,是老板錯了,還是外貿經理錯?十年前,被恥笑的一定是老板,今天被恥笑的可能是外貿經理。因為西餐廳也與時俱進了,普遍都預備了筷子。而且外國人也認識到用筷子對大腦智力開發或延年益壽很有幫助。這年頭,誰強大誰有發言權。再說了,吃飯就是為了飽腹,筷子也好、叉子也罷,怎么舒服怎么吃,怎么得勁怎么吃。難道說入世了,中國人吃飯方式也得跟著變不成?我想只要你吃飯講文明就行,用什么工具并不重要。
大家看看當今世界上那些最有發言權的人們,不管東盟也好、歐盟也罷,G7也好、G20也罷,那些引領歷史潮流的人,他們是不是穿過唐裝、穿過非洲服裝?他們是不是也穿牛仔褲、著休閑服?領帶是西方人的發明,現在西方人也開始提醒說男人長期打領帶容易引發各種頸椎玻是真是假我不知,不過看了這則報道,我除非講課或出席重要宴會,否則絕不再打領帶。因為不打領帶,自我感覺就是好很多。
商務禮儀的目的就是讓賓客感受尊重和關懷,因為畢竟是人家來到了你的領地。中國人講究要“盡地主之誼”。其實賓客來到你的領地,你只要按你本地的習俗招待好客人就行。一是中國人講究“入鄉隨俗”,二是客人新到一地,也想了解所到之處的風土人情。你客觀展示就行,根本不需要曲意逢迎,按賓客原住地風俗招待客人。當然對方的禁忌注意回避就是了。好奇心人皆有之,誰不想更多地了解世界各地的風俗習慣?就我們很少出國的人也想多了解全國各地的不同風俗習慣呢。你到人家公司去洽談,相信你也希望對當地的風俗習慣有更多切身體驗。人同此心,我就不相信老外在這點上有什么不同。在廣州我也曾偶爾為老外當過翻譯,他們打個的,買點小商品也一樣要砍價,而且比國人砍得還狠。
內地眾多的中小企業根本不用和老外打交道,相對說來,這些企業的商務禮儀就是發生在國人之間。我想這些公司的商務禮儀更簡單,至少交談不需要翻譯,除了個別鄉音特濃的人之外,大家在語言交流上不存在障礙。你只要做到以誠待人,以禮示人就行。中國人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喜歡的不強加給別人就行。當然有些愛好,你喜歡別人不一定喜歡。比如抽煙、喝酒,你自己喜歡,別人還真不一定喜歡。
說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就想到了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劉慶華的話。他說,做商業的需要發揚“儒家精神”,做一個“儒”就行。什么是儒?儒就是滿足人的需求!我當時聽到這句解釋就為之拍案叫絕!今天既然說到商務禮儀,我想我們在與商業伙伴來往之間,應該也完全可以做一個“儒”,滿足賓客需求就行。
企業家做商業需儒家精神
- 本文分類:管理前沿
- 本文標簽:企業家商業儒家
- 瀏覽次數:12 次瀏覽
- 發布日期:2013-09-01 10:27:00
- 本文鏈接:http://www.hxsq45.com/wk_qy/12935
- 上一篇 > 職業經理人如何提升創造力
- 下一篇 > 管理就是正面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