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面,向來是不喜歡強調差異性的東西的,這是一種思維慣性。中國人善于在一大堆東西里面提煉出大同的東西,最多再從這些大同的東西里再找出一些小的不同……
360媒體網今天不是要和大家討論中國文化的話題,而是要討論品牌建設差異化的問題。之所以提到中國人對待差異性事物的慣性,是因為我在思考中國企業在創新能力和品牌個性建設等方面比較欠缺是不是天性使然呢?當然,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中很多東西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中國企業缺乏個性、品牌建設差異化不明顯的問題肯定不是這么簡單。
企業在一個同質化的、競爭激烈的環境里面能夠成長,短期可能有市場規模、政策、產業集群、甚至是 企業管理 者個人、渠道網絡、人脈等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都不能很好的支撐起一個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持久存在感,畢竟我們的品牌建設是面對消費者。那么差異化品牌建設差異化似乎成了很多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實現突圍的重要手段。
一群人里面個子較高的那個人會吸引人們的目光;一樣性質的產品,外觀特點鮮明,廣告語個性化的產品往往比較能夠受到關注。那些已經給消費者留下一個與眾不同或者有個性化訴求表達的產品往往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種印象一被反復的強調和深化,產品或品牌的個性就會被凸顯。例如,一說到上火,很多人立馬想到“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由此將這種訴求轉移到王老吉涼茶;一聊汽車安全問題,馬上就會想到“沃爾沃”汽車、一說到中國的電動車技術,就不得不說到比亞迪汽車。如果這些品牌沒有這種個性化的訴求,很快,他們就會被其他品牌淹沒。品牌差異化的作用可見一斑。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講,走進任何一家超市或商場,站在現琳瑯滿目的商品面前,數不清的品牌讓你目不暇接,甚至會有無從選擇的感覺。除了價格上的差別,能夠決定最后購買選擇的很大程度上會是品牌在日化、服裝、食品這些行業里面,每一個行業都有百種乃至更多的品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誰沒有幾個比較偏好的品牌呢?。而沒有被打上個性印記的品牌,如何在這商品的海洋里一躍而出,吸引住消費者的目光?
另一方面,企業要搞清楚品牌差異化的本質,一旦嘗到品牌個性化的甜頭時,就試圖以讓產品多幾個賣點的心態將品牌的個性多元化。其結果是企業原本吸引人的東西被淡化,品牌個性化的優勢就會被其他品牌所代替。所以說有的時候,品牌建設要敢于“舍”。多,并不代表好。類似的這種貪大求全的做法都是十分危險。
差異化的而品牌建設基礎在哪里?無非是別人沒有的,我已經有了;別人不追求的,我在追求;別人沒有看到的,我已經看到了。就拿上面提到的沃爾沃汽車,其安全特性來源于其對安全這種產品訴求的重視,以及其較高的汽車安全技術的積累。品牌建設差異化還是在于企業有沒有自己的一套核心價值理念和獨有的資源優勢。
當然,品牌建設差異化還要把握住消費者在意識行為上的特點,同時針對競爭對手的品牌特點制定適應自身特點的品牌差異化策略,這樣的品牌差異化才不會是空中樓閣。
品牌差異化的成形需要一個過程,圍繞差異化進行的一系列動作要進行系統的規劃和執行,同時還要求變,順勢而動。在這個時代,商品的形式和內容兩者之間的重要性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精確衡量。眼球經濟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形式上的東西也并不是無關重要。關鍵是企業能否真正理解消費者心理,能否看清楚企業本身實際情況以及所在的市場環境,并能夠有所發現,有所行動!